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被喧鬧的車水馬龍聲給吵醒。爬起來打開窗戶,隻見滿眼的綠色撲麵而來,鬱鬱蔥蔥的樹木在波瀾不驚的鄂畢河上投下倒影,河麵的上空一輪彩虹若隱若現,為蔚藍色的天空塗上了一抹絢麗的色彩。
賓館左邊的馬路兩邊,五顏六色的廣告牌、鱗次櫛比的商場、漢堡炸雞快餐店、精致糕點麵包店、百貨精品店比比皆是,大街上各種小轎車川流不息,穿著入時的年輕人邊走路邊聽著耳機……好一個現代、大氣、繁華的都市!
吃過早飯後,在當地導遊兼翻譯杜布闊娃小姐的陪同下,我們開始對這座號稱是西伯利亞地區現代化程度最高、經濟最發達的城市進行期待已久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新西伯利亞市是一座年輕的城市,始建於1893年。當時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建設者們需要在這裏修建一座橫跨鄂畢河的鐵路橋,於是出現了臨時性的居民點,這就是最初的新西伯利亞。如今,新西伯利亞已經發展成為俄羅斯的第四大城市,同時也是俄羅斯在西伯利亞地區最大的城市和工業中心。
同其他俄羅斯城市一樣,這裏依然是一座熱愛藝術的城市。位於市中心列寧廣場上的雄偉壯觀的新西伯利亞歌舞劇院一直是新西伯利亞市民的最愛。
導遊杜布闊娃小姐是這裏的常客,對這座歌劇院的曆史自然也是了如指掌。劇院始建於1931年。據說,這是全俄數一數二的話劇和芭蕾舞劇院。去年,劇院剛剛裝修一新,旋轉舞台、音響、燈光等設備都有極大改進。裝修結束後,俄羅斯總統普京來這裏參觀過。這裏活躍著一支有400多人的創作隊伍。全俄各地的演出團體也來這裏演出。經常上演的著名劇目包括《天鵝湖》、《胡桃夾子》、《睡美人》等。劇院開放時,觀眾席幾乎場場爆滿。遇到好的劇目上演,更是一票難求。因此,劇院特地開通了預售票窗口。
杜布闊娃告訴我們,新西伯利亞歌舞劇院還有一段讓當地市民引以為驕傲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政府為了讓莫斯科著名的“特列季亞科夫斯基畫廊”內的藝術品免遭戰火摧殘,將館內的珍藏品分批運到劇院內保存。直到戰爭結束,這些價值連城的珍品都沒有受到絲毫損傷。
“不過,對於新西伯利亞的年輕人而言,劇院已經不是他們打發閑暇時光的首選了。”杜布闊娃笑著說,“在很多時候,他們更願意去蹦迪、看電影,或者在酒吧裏耗著。”
不過,雖然渾身上下充滿了現代氣息,但在新西伯利亞這塊土地上仍能尋到曆史留下的斑駁印跡。豎立於歌舞劇院前的列寧雕像就以自己的方式吸引著眾人的注意。列寧的塑像高大肅穆,左邊立著三名持槍的紅軍戰士,右邊是一名農莊莊員和一名工人。這些塑像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建成的。
談起這些雕像以及它們所代表的曆史,在新西伯利亞歌舞劇院負責管道維修工作的老人巴圖林對我說,蘇聯解體的代價是慘重的,它使俄羅斯經曆了較長時間的停滯期。但是,曆史應該得到尊重。
同歌舞劇院一樣在當地人心中占據重要位置的是新西伯利亞光榮紀念碑廣場。在廣場上矗立的3麵牆上密密麻麻地刻滿了1941~1945年犧牲的新西伯利亞戰士的名字,其中少數的名字被塗成了白色,這說明這些名字的主人仍有後人,他們會定期來這裏祭奠自己的親人。紀念碑旁的長明火寄托著人們對烈士的哀思與懷念,長明火旁有四個拿著鋼槍、目光剛毅的年輕士兵和兩位神色莊重的女兵站在那裏,其中一位女兵頭上戴著白花。
在我們到達廣場後不久,突然下起大雨,空曠的廣場無處躲藏,我們一會兒就被淋成了落湯雞。正當中國記者抱怨無處藏身之時,幾位年輕士兵卻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裏,任憑密集的雨點打在自己臉上,浸濕自己的衣服。杜布闊娃告訴我們,這些令人敬佩的戰士其實都隻是當地少年軍校的中學生,他們每天輪流站崗,來守護曾經保護了自己城市安危的英烈們。而當地政府讓學生來站崗,就是為了加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讓他們從小就知道和平生活是來之不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