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西部放歌(1 / 3)

雨後初霽,空氣清新,白雲如綴。

晨曦側照中的六盤山熠熠生輝。

2004年盛夏七月,福建省委組織部副部長馬新嵐一行代表省委、省政府,將閩寧對口幫扶工作的第四批掛職幹部送到了六盤山區。7月9日,他們結束對涇源縣幫扶工作的考察,參加了福建掛職幹部涇源縣輪換交接工作座談會後,又將翻越著名的六盤山,趕至六盤山西麓的隆德縣、西吉縣,播撒著一束束閩寧幫扶的“火種”。

驅車盤桓於六盤古道,恍若平步漫遊於藍天白雲之間。黃花夾道,涼風習習。

六盤山古稱隴山,因山路曲折環繞而得名。六盤山脈橫貫陝、甘、寧三省區,既是關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過去北方農牧業的分水嶺。曆史上的六盤雄峰,曾經留下了秦始皇、漢武帝、成吉思汗及王維、杜甫、酈道元等政治家、詩人、學者的足跡。不僅如此,被近代革命史濃墨重彩抒寫的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裏長征於1935年10月初,三軍會師六盤山下。毛澤東率領紅軍翻越了長征途中的最後一座大山——六盤山,並且寫下了氣壯山河的詩詞《清平樂·六盤山》。六盤山由此成為中國革命史上又一處重要紀念地。

紅軍“長征紀念亭”肅穆莊嚴,挺立於雄峰之巔。站在毛澤東草書詩詞《清平樂·六盤山》碑刻前,聽講解員娓娓講述當年紅軍翻越六盤山的情景,遊客仿佛回到了抗戰救國的隆隆槍炮聲中。

馬新嵐副部長與曾誌斌、張琳光、陳紹平、趙誌偉等福建方麵的幹部合影留念。她對陪同的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楊保爾和固原市委副書記秦亞兵說,六盤山一峰獨立,群山環繞,神聖大氣,給人一種原始的力量感,何況它又是革命曆程中一處重要的驛站呢!

在六盤青鬆下,在紀念亭、紀念碑和迎風飄揚的一、二方麵軍軍旗前,心情激奮的新一屆掛職幹部林建、盧彬、謝珍裕、肖文地、嚴立武、陳林合影留念。他們喊著:“我們新來的同誌合影嘍!”“我們二方麵軍的同誌合影嘍!”掛職任固原市副市長的楊麗卿同時也是福建掛職幹部的領隊,兩年的掛職工作和生活,使她對六盤山區充滿了深厚的感情。與她同期掛職工作屆滿即將返回的陳春夏等人,圍住他們的“領隊”合影留念。望著頭頂上倏然飄過的朵朵白雲,楊麗卿無限眷戀地說:“明天,我們就要做‘南飛雁’了!我們要永遠與六盤山在一起,將六盤山珍藏在心中!”

在歡呼聲中,屆滿的掛職幹部將手中的紅軍軍旗送到新任掛職幹部手中,大家齊聲大喊:“我們會師了!”

疾風勁草,壯懷激烈。看著眼前的這一切,馬新嵐副部長不禁心頭一熱,雙目潮濕:“多好的幹部,多好的同誌啊!”她不由得想到了昨天座談會上的情景。

在7月9日晚召開的福建掛職幹部涇源縣輪換交接工作座談會上,年輕的常務副縣長任立新,代表縣委、政府對閩寧對口幫扶七年來的工作高度評價:

自1996年11月閩寧對口幫扶關係確定以來,福建省對涇源縣扶貧攻堅十分重視,給予了我們真誠的援助,增強了我們脫貧的信心。七年來提供各種幫扶資金及物資1957.5萬元,有力地推動了我縣經濟社會的全麵發展。特別是我縣與集美區結對、陳春夏同誌掛職縣委常委、政府副縣長兩年多來,閩寧對口幫扶充分利用政府行為、企業行為和社會行為,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和智力,在幫助我縣培育菌草、桑蠶、草畜等特色產業,發展教育、文化、科技、衛生等社會事業方麵做了大量的、艱辛的、有效的工作。兩年來共組織投入幫扶資金700多萬元,實施幫扶項目18個,推動對口幫扶向多層次、寬領域方麵發展。同時協助我縣引進資金4000餘萬元,簽訂意向性協議資金5000餘萬元……

作為座談會主角之一的陳春夏,此時此刻的心情難以描述。在他的感覺中,短短兩年的掛職工作生活,是他人生中的一次奇遇,他很動情地說:

今天我非常激動,縱使千言萬語也難以表達我此時此刻的心情。兩年來,在涇源縣掛職工作及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各級黨政領導的支持。我剛來涇源時,不熟悉周圍情況,工作生活上都遇到了一定的困難,但是寧夏的區、市縣各級領導、有關部門,福建省、廈門市及其各部門,集美區及社會各界,包括我的家人、親戚、朋友和許多素不相識的人士,都在關注著寧夏、關注著涇源,從政治、精神和物質上支持我開展工作。大家看到的許多幫扶項目,不是我一個人的成績,而是各方麵支持的結果,正如我們集美區委曾曉明書記所講:我們的支持是加磚添瓦;幫扶不是一種義務,而是一種責任。我永遠忘不了這樣一件事:在一所農村小學,22歲的女教師禹伍香每月隻領50元工資,每天卻要行走20多公裏為一群農民的孩子教書,她告訴我說:這一幫孩子的未來從這所學校開始,盡管工作辛苦,可是他們渴望的眼睛使我不能離去。

涇源縣雖然還很貧窮,但正是當地幹部群眾這種戰天鬥地、堅韌不拔的精神激勵我克服困難,勤奮工作。老百姓十萬雙渴望的眼睛盯著我們,這是我們爭取資金項目、大膽工作的勇氣和力量!

這次掛職工作經曆是一次勤政廉政教育的機會,也是人生旅途中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它使我磨煉了意誌,增強了信念,豐富了人生,使我永生難忘,終生受益。相比而論,收獲要多於付出。回去以後,在新的工作崗位上,我會更加努力。

我熱愛這片貧困而神奇的土地。祝願涇源早日脫貧致富,祝願西海固繁榮昌盛!

第四批掛職幹部、涇源縣委常委、政府副縣長林建,縣長助理盧彬,他們在座談會上即興表態:到寧夏幾天來,有四個想不到:一是想不到福建省、市領導都會關心、關懷和支持掛職幹部,我們的馬部長、林主任不遠萬裏來送行;二是想不到寧夏區、市、縣領導幹部對掛職幹部那麼熱情,那麼肯定;三是想不到涇源縣變化這麼快,山青水秀,鳥語花香,欣欣向榮,這是近年來縣委、政府和幾屆掛職幹部共同努力的結果;四是想不到前三批掛職幹部這麼出色,這一次來,自治區的劉仲副主席讓我帶話問候春夏同誌,說他幹得很出色。以前的掛職幹部做得很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同時也是一種壓力。以上所講,其實也都是我們工作的動力和基礎。在涇源縣掛職工作期內,我們會深入學習西海固人民的奮鬥精神和廣大幹部的奉獻精神,齊心協力做好閩寧對口幫扶工作。

縣委書記王珍對前後幾屆掛職幹部也是讚不絕口。他說,福建派來的掛職幹部都非常優秀,對西海固感情深厚,陳春夏同誌在許多場合下都說自己是涇源人。他們沒有特區人的架子和優越感,沒有特區人享受安逸生活的習慣,在艱苦的生活條件下能夠克服許多困難,塌塌實實工作,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的工作精神、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都值得我們學習。涇源的發展變化,包含著福建的大力支持,傾注著掛職幹部的心血。兩省區的感情非常深厚,隨著閩寧對口幫扶的持續深入,會愈來愈深厚。我們會一如既往地從各個方麵關心、支持掛職幹部,也祝願陳春夏同誌繼續保持春天般的熱情,在特區幹出更大的成績。

馬新嵐副部長雖是正廳級官員,但身為女姓,她內心豐富而細膩的感情也溢於言表:

在寧夏我們受到了陳建國書記、馬啟智主席的親切接見,一路上到處都能感受到閩寧兩省區之間結成的深厚情誼。來到涇源,看到地靈人傑,人民團結,經濟社會有了長足發展,尤其是旅遊方麵潛力很大。從大家的誇讚中,我們感到欣慰。我們的掛職幹部為寧夏扶貧事業做出貢獻的同時,也得到了鍛煉提高,所以我們要感謝涇源縣黨政組織和人民。馬主席說,扶貧不隻是發展經濟,還要全麵提高人的素質。我希望、也要求我們的掛職幹部,不隻是幫扶資金、物資,還應該塑造好自身形象,把更好更新的精神財富留給寧夏,留給涇源。最後衷心祝願涇源人民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