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4章 圍點打援(1 / 3)

北京,王辰浩的停辦北洋陸軍的奏折一上,頓時引起了朝廷震動。

這一年多來,朝廷的陸軍和海軍經費九成以上由王辰浩支付,這導致清政府財政開支節省一億多兩銀子。餘下來的銀兩朝廷可以轉向其他開支,使得朝廷上下各部門都十分高興,因為給他們的撥款相應的增加了。

但隨著王辰浩的一封無法再支撐軍費開支的奏折送上金鑾殿,附加一張欠款1.3億兩白銀的欠條,滿朝文武大臣們頓時都驚呆了。

賬就怕算,平時滿朝文武大臣們都知道王辰浩有錢,給朝廷減輕了一大筆負擔,但具體多少卻無人問津。

如今隨著這張欠條的公開,堂堂的大清國竟然欠下王辰浩1.3億兩白銀,這要是傳出去,實在是太丟人了。

但事實如此,所有人都知道王辰浩善於媒體炒作,這件事用不了幾天功夫肯定就會傳的滿世界都知道了。

光緒的嘴角上一個晚上就起了好幾個火泡,顯然是火大的表現。

‘啪’的一聲,光緒將王辰浩的奏折率在了地上了,愁眉苦臉的坐在龍椅上。

“諸位愛卿有何良策?”

十幾個文武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別的事情或許他們有些辦法,但是什麼事情以談及銀子的問題,那就複雜了,他們也就沒轍了。

翁同龢撿起王辰浩的奏折,冷哼一聲,說道:“啟稟皇上,既然王辰浩王大人拿不出錢了,那就依著他的提議,裁軍便是。不過,裁軍就從他的北洋陸軍八鎮開始。”

兵部尚書邵友濂連忙道:“皇上,萬萬不可!這北洋八鎮乃是國家軍隊的精銳,在這列強環視我朝之時,裁掉精銳部隊豈不是等於打開家門讓賊人進來嗎?”

戶部尚書張蔭桓瞪眼道:“北洋八鎮就是吃錢的機器,一年光養著他們就得三千六百多萬兩銀子,而其他各省二十八鎮新軍加起來的花銷才不過三千萬兩銀子,不裁北洋八鎮裁誰?”

邵友濂反問道:“張大人,難道裁了北洋八鎮你戶部就有錢支付其他二十八鎮新軍的開銷了嗎?”

“這個——”

張蔭桓頓時語塞,強詞道:“至少可以減少財政負擔!”

邵友濂冷笑道:“為了減少財政負擔,就丟掉了國防,張大人真是好算計呢?你居心何良?”

邵友濂一聲喝問,張蔭桓頓時不再言語。

“那就削減新軍軍費好了,跟八旗和綠營一樣的待遇,這樣即節省了開支,又平衡了八旗和綠營將士們的怨氣。”

禮親王世鐸平淡的一句話,卻是道出了他對新軍的不滿,理由很充分,就是新軍的軍餉比他們八旗和綠營的都多,而且整整多出一倍。

鐵良沒好氣的道:“削減軍費?禮親王你是不當兵不知道當兵的最忌諱什麼?給文官裁餉還得鬧騰一下呢,何況給軍隊裁餉?還是給那群不服管束的北洋陸軍裁餉,不嘩變才怪!”

眾所周知,鐵良在北洋陸軍八鎮擔任了大半年的統帥,都知道他就是一個受氣的小媳婦。但反過來也明白北洋陸軍八鎮不是一個好打發的軍隊,裁餉還真別說,眾人還真擔心北洋陸軍鬧特起來,這可不是鬧著玩的。都知道北洋陸軍驍勇善戰,打敗了北鱷毛國鬼子,放眼國內各地的軍隊,誰都不敢再去惹北洋陸軍了。

慶親王奕劻打著哈欠,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總得有個解決辦法吧?”

站直說話不腰疼!

眾人頓時一陣白眼砸到奕劻的身上,但這家夥似乎已經習慣了。

恭親王奕訢問道:“看起來慶親王似乎是有辦法了?”

眾人頓時竊笑,知道奕訢這是在給這個廢物王爺出難題。

然而,這次他們還真就看走了眼,奕劻也有他自己的辦法。

“有啥可爭論的?那王辰浩王大人不是在奏折上都寫的明白嗎?裁軍就是了!”

眾人一片無語……

早朝開了一上午,中午光緒自己吃飯去了,一幹大臣們卻隻能站在金鑾殿上爭吵不休,直到過了晌午也沒有弄出個所以然來,最後光緒見他們拿不出辦法來,於是才讓他們下朝。

接下來幾天時間裏,朝廷一直沒有拿出個像樣的辦法來,急的光緒團團轉。

從第四天開始,北洋陸軍各部將領們在王辰浩的密令下,紛紛肇事。接著一大批官兵因為“肇事”被上級將領們趕出軍隊,順理成章的到天津水關碼頭集合,然後搭乘事先就準備好的運兵艦趕赴上海。

北洋八鎮陸軍,按照王辰浩的密令,每鎮拔出一半官兵來,總計六萬官兵因為各種“肇事”,違反了北洋陸軍條例,安律都被趕出北洋陸軍。

朝廷派人下來追問調查,王士珍等將領們便“如實彙報”,士兵因為停餉而鬧事,鬧事就觸犯軍法,因此被趕出軍隊。

如此答複,朝廷也沒有辦法。盡管光緒忌憚王辰浩的實力威脅朝廷安全,但是當北洋陸軍一半士兵離開後,光緒卻反過來擔心了,他害怕北洋陸軍一旦沒了,還有誰來保護朝廷的安全。

但光緒怎麼都想不到,這不過是王辰浩故意使的伎倆而已,目的就是繞開朝廷嚴令不得動用軍隊幹涉琉球事務的旨意。

與此同時,在上海的公共租界區的湯壽潛在接到王辰浩的命令後,他立即組織“中華人民誌願軍”,打著為琉球百姓奪回家園的旗號,大張旗鼓的準備進軍琉球。

同時,王辰浩下令皇家海軍第二戰隊“虓勇”、“膽勇”、“鬥勇”、“奮勇”、“剛勇”五艘大型裝甲巡洋艦同第五戰隊的“飛魚”、“飛馬”、“飛蛇”、“飛豹”、“飛狐”、“飛虎”六艘驅獵艦同時抵達上海高昌廟,對朝廷則上報稱琉球附近不安全,第二戰隊和第五戰隊移防上海。名為移防,實際上是為了給誌願軍登陸琉球提供作戰做掩護。

中華人民誌願軍在上海公共租界內進行整編,六萬北洋陸軍士兵改編為四個師,分別冠以誌願軍第1、2、3、4師,武器裝備全部由北洋兵器重工提供,依然是原北洋陸軍的武器配置,沒有變化。由於這六萬人全都是成建製的跑出來的,隻需要稍加整合訓練幾天,便順利完成了相關改編。

中華人民誌願軍在上海公共租界成立的消息傳出,頓時舉國嘩然,世界震驚。

誌願軍一詞作為首次在全世界軍事舞台上登陸,給全世界的政治家們開辟了一條新的作戰思路。即可以阻止國內國際上的悠悠之口,又可以達到作戰目的,王辰浩的“誌願軍”戰術頓時被各國的軍事家、政治家們給予高度評價,並奉為經典戰略。

紫禁城,禦書房。

翁同龢、李鴻藻聯袂覲見。

當“誌願軍”三個字傳進光緒的耳朵裏時,這位年輕的皇帝正在喝茶,頓時被嗆個半死。

“誌願軍?”

老半天,光緒才停止了咳嗽,但是肺子裏顯然吸進去了不少茶水,咳不出來,非常的難受。

“是的!皇上!”

翁同龢和李鴻藻也是一臉無奈的回答著,他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同樣又好氣又好笑,不得不誇王辰浩真是個天才。

光緒細問之下,經過翁同龢跟李鴻藻的解釋,光緒這才明白,原來王辰浩做這一切都是為了繞開他的聖旨,不給他抓住任何的把柄。

光緒頓時滿臉苦笑,這些天他可是被北洋陸軍跑了一半的官兵而發愁,沒曾想這不過是王辰浩故意設下的一個局而已,至始至終他堂堂一個皇帝都被人家玩弄於鼓掌之中。

“其心可誅!”

老半天,光緒帝才從牙縫裏擠出這幾個字來,顯然他氣得不輕。

翁同龢說道:“皇上,依老臣之見,這個王辰浩現在明顯就是變相的在欺君罔上,應該治他重罪。”

李鴻藻反對道:“皇上,雖然我們都心知肚明這是王辰浩搞的鬼,但是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治他的罪。王辰浩每每行事都滴水不漏,他不會給我們機會抓他的把柄的。”

翁同龢不悅道:“那就任由他這樣胡來?這次琉球之事肯定得挑起中日爭端!這會令朝廷陷入不利之地!”

李鴻藻反駁道:“怎麼就陷入不利之地了?現在各國列強都不吭聲,國內外輿論對於這支‘誌願軍’都抱有同情心,沒有任何負麵影響。東斡人十多年前欺負我朝,霸占琉球,致使琉球向我天朝求援我們都隻能眼睜睜的看著琉球被東斡吞並。試問,唇亡齒寒,如果尊天朝為宗主國的國家一個個都背離我們而去,這就是你要的結果嗎?”

翁同龢怒道:“你這是什麼意思?難道你向著王辰浩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