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場景。任何環境都必須場景化。環境如果不場景化它便是一個虛設的,沒法使任何想象停頓。場景性能使我們看清環境中的一些具體細部,因而在這個活動空間裏人與事的行為方式才是腳踏實地的。場景的角度比較靈活,視點移動應該遊刃有餘。一個行為過程你為什麼會感到它是真實地存在的呢,因為它是在具體場景中運行,船在江河湖海裏行走,馬在平原大道上飛奔。從視角看,運動鏡頭必須和它背景的物體錯雜交織,你才會感到運動,沒有場景的行為過程隻能是幻象,在夢幻狀態中會打破這種動態與場景關係,這用文本也可以表現,但場景便失去了意義。一個動作行為的過程給予的真實感是場景給我們提供的。
場景是設計的。同時場景的具體化會落實到場麵的細節裏。場景其實也區分為兩種:一種物理場景,是一個可容空間;一個是動態場景。人與事是關聯的動態,場景在視角上也應該是動態的,船在紹興的小河裏運行,小鎮從船上看便是一幅運動的圖畫,無論摹仿與虛擬的場景中,一切都隨生活的節律一樣在行動,任何時間地方的生活都是在動的。你在稻田裏的情景會移到河堤柳樹間,你在家中的生活會移動到小巷市場上的叫賣之中,生活本身就是行動,行動就是圖畫的變化,可見最早期把環境叫做圖畫也是準確的。
3.場麵。場麵是環境裏的最小單位,如果和情節相比較,場麵便是情節序列中的一個點。一個情節序列最少也得兩個場麵,發生的場麵,變化的場麵,這樣就出現新場麵。場麵是我們窺視小說一切局部的鑰匙,因為再小的細節都會以場麵中的點保留下來。人物的一舉一動,事件的一點一滴無不在場麵之中。戲劇無疑是最重場麵的,但尋遍古今中外的論著,在小說裏往往把場麵放在很次要的位置。而把偶爾的場麵分析也視老套。所以,說到場麵便無據可查,我們唯一隻能從小說中租借一些場麵的實例。用它來說明場麵的性質、功能、意義。我們以《離婚》的場麵說,離婚從大的方麵是兩個場景:一是在航船上去龐莊的過程中;二是在龐莊尉老爺家中。一個場景分幾個場麵:木蓮橋上船。船至汪家彙的過程,到龐莊共三個場麵。在尉老爺家的幾個場麵:從魁星閣到大廳,客廳裏,告別。主場麵是在客廳。而客廳場麵分幾個層次。《離婚》的場麵非常豐富,有靜止的場麵,有運動場麵,有場麵的轉換與調節,有自然場麵、人物場麵。首先,場麵是提供人物與事件的活動空間,是一個行為的整體;其次場麵不僅提供我們所見的,還暗示未見的,包括可想象的東西。最後,場麵的變化揭示各種人物非語言的變化,使人們看到事件變化的實質。場麵具有這些內在質的東西了。我們再看場麵的構成因素:1.自然環境,地點。2.道具。3.人物的活動。4.事件。5.場麵的概述和描寫。6.對話。7.場與場之間的變化與連接。這樣我們便可以獲得一個比較完整的場麵概念。任何一個場麵表述它的時候,可以是單純的,但場麵的目的不是這樣,它要說明一定的複雜性。這樣場麵才有豐富的內涵。按今天理解場麵,我們不能讓場麵作為一種工具,一種意識形態目的。而應該讓場麵本身成為審美的,場麵自身應該有它存在的獨特意義。否則場麵僅為一個活動空間,那我們把人與事的活動分析完了,人與事的意義出來了,場麵便像空殼一樣扔掉。如果是這樣,我們並不需要建立場的概念,直接處理人與事的動態過程就可以了。在世界範圍內許多傑出的小說,有可能我們忘記某人、某事。或者行為過程也是記不很清晰,但對某部作品的場景場麵卻永不忘卻。特別許多家族小說,他給定的是一個濃厚的家庭場景。《紅樓夢》這部書居然讓我們在北京城南重造了一個大觀園。這也是我把環境作為空間研究的重要原因,重新塑造一個審美空間。很多世界經典名著在今天能夠複製而且成為今天人們的文化風景,乃在於作者提供的特定的時代的特定場景。例如今天紹興的鹹亨酒店,北京的老舍茶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