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欽差不好做(2 / 2)

“你急便去破案啊,跟我在這裏耗著,確實沒什麼進展的。”蘇軾無所謂地說道。

秦明就奇了怪了:“誒,我說,蘇大才子,難道陛下沒給你時限嗎,怎麼我看你像是來遊山玩水的?”

蘇軾放下手上的報紙,盯著秦明說道:“我有遊山玩水嗎?”

“怎麼沒有了,你昨日還在寫詩!這不就是你們文人最喜歡做的事嗎,甚麼遊記、詩詞的。”秦明毫不留情地揭了蘇軾的底,半分情麵都不給。

蘇軾一愣,才想起昨日寫下的一首詩:“我甚似樂天,但無素與蠻。掛冠及未耄,當獲一時閑。汝亦拙進取,才高命堅頑。譬如萬斛舟,行此九折灣。”此詩乃是有感而發,應當是寫給天下士子的。為何蘇軾突然詩興大發了?皆因他剛剛看到兩日前的《大順民報》,驚聞陸承啟要推行新政。小皇帝雄心壯誌,蘇軾是明白的,可改革官製這麼大的事,居然說來就來,豈不是要讓天下士子都紛紛抗言?

念及此處,蘇軾才有感而發。他不是在規勸陸承啟,而是在規勸天下士子,還未至耄耋,就須得勤奮進。便是十品官又如何,不一樣是為百姓做事,一樣領著朝廷俸祿?

最後那句,看似在寫夔州的水路與船隻,其實是在說,世上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做了十品官,不過是其中一個不如意的罷了。但很明顯,蘇軾也是在發牢騷,小皇帝這麼莽撞,要是弄出些什麼動蕩朝局的事情來,如何收場?

秦明哪裏明白蘇軾的心思,還道他不把心思放在查案上,一心遊山玩水。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蘇軾歎了一聲,“秦大郎,你看著吧,明日例朝便是風雨欲來之時……”

“啥?不是我說,蘇大才子,你怎麼在夔州,還惦記著朝廷裏的事呢?你又怎麼知道,明日例朝有風雨呢?”秦明很是不解,他恨不得不蘇軾拖起來,讓他去查案。

蘇軾揚了揚手中的報紙,說道:“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聖上創立報紙,便是如此用意,秦大郎不明白嗎?”

“就算你說得有道理,可這跟查案有什麼關係?”秦明還是不理解。

蘇軾歎息一聲,說道:“你還不明白啊?一路上這麼多想置我們於死地的刺客,又怎麼會準確得知我們的行蹤?唉,陛下也是的,知道這欽差不好做,還不派個能幫忙的人給我……”

“什麼,難道我是在幫倒忙不成?那次客棧著火,不是我們拚死相救,你能逃出來?這個月,要不是我的學員為你擋刀,又怎麼會現在都躺在床上?你這酸秀才,到頭來全是我們不是了?”秦明惱怒了。

蘇軾連聲賠不是道:“秦大郎,我可不是那個意思。我的意思是,你們雖然可以保護我,卻不能跟我探討案情。我現在已經知道,是哪些人在從中作亂了。”

秦明餘怒未消,大聲地說道:“你說,是誰?”

蘇軾揚了揚手中的報紙,說道:“真相全在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