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報,賣報,聖上再推新政!”
“秀才們必須看的一期《大順民報》!”
“關係到下一次科舉的報紙啊,秀才們不看怎麼行!”
……
一大早,大街小巷上便有報童在吆喝了。這些報童似乎無師自通一樣,竟然會叫賣起來了。雖然這廣告打得有些生疏,可好歹也是一項創舉,確實給會喊廣告的報童帶來了更高的收入。風氣一起來,報童們便停不下來了,廣告詞每日都翻出了新花樣。這麼一來,倒是勾起了大部分百姓的好奇心,便是不識字的,都會花上兩個銅板要一份,裝模作樣瞄上兩眼。被人揭穿了,也可以找些借口:“我這不是在看上麵的畫案嘛,畫得真精致啊,兩個銅板一份,值得!”
更多的百姓是習慣到酒樓茶館裏,那裏不僅有賣報的,還有專門請來讀報的報博士。一邊品茶,一邊聽著國家大事,聽得興奮或鬱悶時,還能說上兩句,也不會給人說是妄論國事,畢竟是與先帝時不同了。
“等等,這位秀才哥哥,你不買一份《大順民報》看看嗎,皇上又推新政了,好像關係到科舉呢?”這是發生在江南西路臨川府上的一幕,一個小報童,叫住了一位正要趕路的秀才。
這位秀才身著青色儒衫,一副行色匆匆的模樣,不耐煩地掏出兩個銅錢,說道:“拿來罷!”
報童見他肯買,喜不自勝,連他話語裏的不滿都忽略掉了。極為麻利,又小心翼翼地抽出一份報紙,遞給那秀才。秀才接過報紙,便匆匆而去。
這秀才離去後,報童喜滋滋地把那兩枚銅幣貼身收好,這可是辛苦得來的錢財,能幫補很多家用的。收好錢後,那報童繼續吆喝道:“賣報,賣報,聖上再推新政,明年又開恩科!”
報童沿街叫賣而去,卻沒看到那秀才一邊走,一邊拿著報紙在看。粗略掃過一番內容後,那秀才把報紙折好,加快腳步往城外走去。
當他來到臨川府外兩裏地左右,一幢景色幽雅別致的農家小院出現在眼前。推開柴扉後,秀才驚愕地說道:“爹爹,大哥,叔父,季父,怎麼你們都在?”
院中所坐四人,為首一個,赫然是鼎鼎有名的臨川先生王安石,以及他的大弟王安國,四弟王安禮。
“旁兒,還不給從叔見禮?這孩子,真沒教養,唉……”
秀才連忙對王安國,王安禮施禮道:“見過叔父,見過季父。”
“旁侄行色匆匆,想必是有什麼事要對兄長說,我們要不回避一下?”王安國笑道。
這秀才名喚王旁,是王安石次子,與大哥王雱讀音相近,性格才智卻大相徑庭。王雱天資聰穎,過目不忘。而王旁卻對讀書毫無天分,平日裏喜穿儒衫,其實肚裏的墨水不算多。
王旁見王安國這麼說,連忙擺手道:“叔父說笑了,這事雖然是大事,但卻是國事……”
他話音還未落,王安禮便說道:“可是聖上開恩科,推新政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