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個問題,陸承啟還是忍不住一陣頭大。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陸承啟老早就體會到這句話的正確性,隻是沒想到重生之後做了皇帝,也會因為沒錢而煩惱。
他鬱悶地說道:“既然如此,把這段馳道融了再鑄吧,免得浪費了。這一次直接做一條馳道,通向軍器監罷、皇家軍校罷,三個地方連接起來,朕日後出行也方便一些。”
蘇頌秉著科學的態度,勸諫道:“陛下,若把三處連通起來,建設馳道不下三十裏。娘娘的提議看似可行,沒經過試驗,臣等亦不敢保證。還是先鑄百丈長試驗一下,可行再大量鋪設吧!”
陸承啟是重生人士,知道鐵路的可行性,但這些人不知道啊!為了穩妥起見,陸承啟還是點了點頭,說道:“謹慎求證,大膽創新,非常好,這個也是朕對皇家大學的要求啊!老師,這句話可否寫入校訓之中?”
楊道奇點了點頭,說道:“今日得見如此神奇利器,器物一道果然博大精深。陛下這句話亦是真理,謹慎求證,大膽創新,確可做我皇家大學的校訓!”
楊道奇的思想轉變,陸承啟看得見。見他已經徹底放下過去,放下權力的欲望,一心教書育人,陸承啟心中也頗為欣喜。楊太師有過,也有功。做為大順朝最後一任宰輔,他結黨營私,陷害同僚,貪汙受賄,汙點不少。但他作為宰輔期間,確實把大順治理得不錯,政令也算通達,沒什麼大的過錯。隻能說他才幹是有的,隻是私心太重,因私忘公而已。
見馳道有了些眉目,沉默良久的唐勳突然說道:“陛下,若馳道連通了軍器監,臣是否可以回軍器監再鑄火炮?臣已經有了一些想法,隻是尚需要時間來試驗。”
先前把這三個瘋狂研究火炮的家夥從軍器監揪出來,就是怕他們搞壞自己的身體。火炮肯定是能造出來的,但這三個人才要是有點問題,陸承啟可就要欲哭無淚了。人才始終是最寶貴的財富,人才也是最大的創造力。為了能最大“榨取”這三個人的價值,陸承啟才強製為他們做出日常生活的規範,好讓這三人活得久一些,為他服務也久一些。
陸承啟也不是這麼沒人情味,重生的他,最為重視人才。他下旨讓太常寺下太醫局,每日須出值兩名太醫,前往軍器監,為患病工匠診斷開方。而皇家大學裏麵自己便有醫學科,由宮中禦醫授課,自然可以為學子們解決病痛問題。至於皇家軍校,大多是健壯漢子,大夫看來是不怎麼需要的。
太醫局內設提舉一人,判局二人。提舉為主官,任副職的判局則選精通醫學的醫者擔任。太醫局規模宏大,有丞,有教授,有九科醫生額三百人,成為大順朝醫學行政和醫學教育的最高管理機構。而在皇宮之中,則是翰林院下設翰林醫官院,全權負責皇室醫療保健事宜,一般稱呼為禦醫。太醫與禦醫職責不同,醫術卻沒什麼兩樣,隻是官職上不同而已。
言歸正傳,陸承啟聽得唐勳的要求,暗歎這些科學瘋子對於鍾愛事物的執著,思忖一下便道:“可,隻是日落之後,需得回到皇家大學休憩。若皇家大學有課之時,不得前往軍器監。”
得到了陸承啟的首肯,唐勳、沈括和蘇頌三人皆喜出望外,一同說道:“陛下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