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圖南與神話研究
王國祥(孟翔)
治學不為媚時雨,
猶尋真知啟後人。
—
———楚圖南
半個世紀的研究曆程
作為革命戰士和文化學者的楚圖南先生(1899~1994年),其成就是多方麵的。單以人文社會科學來說,涉及的門類亦廣,他在神話研究上的建樹隻是其中的一個方麵。
中國學人對於希臘神話這宗寶貴的世界文化遺產在20世紀20年代就已經開始關注,鄭振鐸曾經與茅盾有約,由他編譯希臘神話,茅盾編譯北歐神話,但是鄭先生最終未能將希臘神話全部譯出。完成此重任的是楚圖南。20世紀40年代他抱病翻譯德國斯威布(GustavSchwab,1792~1850年)的《神祇和英雄》(GodsandHeroes),於1949年由上海書報雜誌聯合發行所出版,改名《希臘的神話與傳說》,洋洋六十餘萬言。中國讀者這時才見到希臘神話的“全璧”。他通過譯本的《前記》和《後記》引導讀者理解希臘神話傳說。
楚圖南不但研究希臘神話傳說,還開啟了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神話研究。他在《西南邊疆》連載專題長篇論文,分別載於該刊1938~1940年的第1期、2期、7期、9期,引起了學界關注。
他的神話譯作和論文現今收在雲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楚圖南集》第二卷和第五卷。
楚圖南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研究神話,是繼魯迅、茅盾之後研究神話的早期學者,對神話的研究既廣且深。從他半個世紀的研究曆程中,我們看到,他怎樣以堅實的步履邁向新的高度。
馬克思主義神話觀
20世紀初楚圖南在北京上學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在長期的革命活動和筆耕生涯中不斷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用馬克思主義指導自己的神話研究。他為譯本《希臘的神話與傳說》寫的《前記》(1948年作)和《後記》(1959年作,1977年又記),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神話觀。
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史的神話觀遠遠超過當時所有的神話學者。古典神話學中的曆史學派,認為神話是
“塗上一層宗教信仰色彩
”的“史事”。隱喻派說神話是
“高雅
的教訓的寓言”。神學派則認為神話是神的
“啟示
”的產物。近代神話學派認為神話
是古代謠言和原始思想的
“殘留物”。心理學派對神話作唯心論的解釋。功能派的實證意義研究隻注重現象和局部經驗,最終還是陷入了主觀的經驗主義的泥淖。這些神話論,有的雖然揭示了神話的某些特征,有其可取之處,但是囿於唯心論的思想基礎和形而上學的方法論,都不能準確地揭示神話的本質特征。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已經提出了自然神話學派忽視了社會神話的錯誤;人類學派關於神話的產生和演化的觀點,尤其是誇大了的
“殘留物
”的學說顯得偏於形而上學化。
馬克思主義的神話論是建立在觀念與物質的關係的基礎上的,是從文學藝術作為上層建築之一與經濟基礎的關係這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的立場上提出問題和闡釋問題的。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論述“物質生產的發展
同藝術生產的不平衡關係
”時舉了以希臘神話為前提的希臘藝術與現代社會發展的關係作為例子。①他把神話作為特定社會階段的特殊意識形式,放在與社會的①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載《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113~114頁。
發展及物質發展的不平等社會關係中加以考慮,給神話下了科學的定義:“任何神話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話是
“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當原始社會到了一定的時期,社會生產力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已從簡單地適應自然而進化到加工改造自然的階段,人類開始從蒙昧狀態下解放出來,產生了征服自然的強烈願望。但是這種願望又受到客觀力量(生產和認識水平低下)的製約,原始人類隻能去尋求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