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晌午剛過,蟬聲綿綿。仿佛是從院子中那株鬱鬱蔥蔥的楊樹間傳來的,又像是別的什麼地方。
孫哲平進得馮教授家門,才到影壁,馮家的仆人馮媽就眼尖地見到他了,招呼一聲:“孫先生來了,今日天氣老熱,你來得正好,有雪棒吃。”
孫哲平走進院子,朝馮媽笑了笑,說:“馮媽您快別這麼喊我,叫小孫就行!”
馮媽放在手裏的活兒,站起來,道:“你是讀書人嘛,叫先生應該的。”
這時,屋裏傳來馮教授的聲音:“是哲平來了嗎?”
孫哲平忙答:“是,老師,我來了!”
馮教授道:“快進來快進來!”
孫哲平對馮媽笑笑,馮媽揮揮手,說:“去吧去吧,我給你們拿雪棒。”
孫哲平就往屋裏走去。
進了馮教授的書房,見馮教授正坐在桌前,低著頭,一雙眼睛藏在鏡片後麵,有些費勁兒地看著什麼。
聽到孫哲平進來了,馮教授頭也沒抬,就招了招手,說:“過來過來,看看,幫我念念。”
孫哲平過去,接過馮教授遞來的小冊子。
上麵的字的確太小了,馮教授年邁,眼睛又不好,看起來自然費勁兒的。
冊子本就小,正文字也小,上頭還有密密麻麻的筆記。孫哲平問:“教授,要念哪一段?”
馮教授拿過一邊的扇子,扇著風,說:“就念筆記。”
孫哲平去看那筆記,雖然密集,但好在字跡工整,很好辨認。
“……今唯有與工農聯盟,才能聯合最大力量拯救中華……”
“……工農者,人民之大多數……”
“……中華之複興,乃人民之複興……”
“……”
念了有一刻鍾,才算將先幾頁的筆記讀完。此時,桌上已經擺著馮媽端進來的雪棒。
馮教授抬手揮了揮,打斷他,道:“先吃吧,別叫它化了。”
孫哲平笑笑,停下來,取了一根,邊吃邊問:“這筆記都是誰做的啊?”
馮教授聽了,臉上浮起一絲自豪,道:“我跟你說過的那個。”
孫哲平想了想,恍然大悟:“就是您在昆明教過半年的那位張佳樂嗎?”
“是他,是他。”馮教授一臉感慨,“這個學生有見地,他終於能來北平了。對了,你跟他也算同鄉了,日後要多多照顧他啊。”
孫哲平點點頭,道:“算,算,我不是昆明人,但也在昆明待了七八年,那是半個故鄉了。”
馮教授表情欣慰,又和他說起前些年在昆明小居了半年,偶然給老友的學生上了半年課的事情。那個學生叫張佳樂,聽說是聰明勤奮,眼光銳利。馮教授喜歡的不得了,回了京城還念念不忘。
幾次想要讓張佳樂到北平來學習,連學費都為他免了。可張佳樂似乎是家中有事,兩年多了,一直未能成行。
今次定下了行程,馮教授高興得很。
“你是我最得意的學生,今後你們多接觸,多交流。學術嘛,就是要多多交流才有火花的!”馮教授笑眯眯地看著孫哲平,道。
孫哲平點點頭,答:“是如此。”
吃罷了雪棒,孫哲平又給馮教授念起冊子上的筆記。這次,許是因為知道了作者,他念起來就多加了些思考。
念完了,馮教授滿意得直點頭,也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過了半晌,才問孫哲平:“你要同我討論論文吧?來,我們看看。”
孫哲平遞過自己揣來的論文,請馮教授看。
一個午後,就在討論中過去了。等從頭到尾理下一遍,已經是夕落時分。
孫哲平慢慢收拾了東西。末了,問馮教授:“張佳樂那本小冊子,我能不能借回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