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橫跨亞非兩大洲,大部分國土位於非洲北部。它具有5000多年的悠久曆史和輝煌燦爛的文化。
上世紀70年代,筆者曾作為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代表團的成員,對開羅作過短暫訪問。
訪問之前就聽說,埃及的土地96%是幹旱的沙漠。但流經非洲幾個國家的世界最長的河流尼羅河,最後從南到北貫穿埃及全境,注入地中海。尼羅河,世代養育著埃及各族人民,並為這個古老國家帶來了膾炙人口的文明。
尼羅河三角洲附近的開羅,為埃及的首都,也是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訪問那年,人口比北京還要多。在這裏,曆史與現代彼此交融,東西方色彩相互輝映。古跡遍布整個城市。神秘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麵像,令人向往。埃及博物館,是古埃及文物的巨大寶庫。舊城的艾資哈爾大學,是伊斯蘭世界的最古老學府。卡裏利巴紮(即市場),熱鬧非凡,商販的叫賣聲,喧嘩於耳,偶爾還可看到頭頂一筐餅的小販,雜技般地騎著自行車在人群中穿往,嘴裏喊著“賽義德”(即“先生”),請人讓路。而開羅的新城,汽車成龍,歐式建築林立,特別是繁華勝地紮馬萊克區,更是各國駐埃使館、知名的大酒店和餐館的集中地。
埃及也是伊斯蘭國家,絕大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我們在開羅訪問時,趕上一個星期五。每逢星期五都是穆斯林的聚禮日,除上清真寺,教徒們無論在何地都會就地按時做禮拜。那天,我們在街上看到,許多寬敞的角落,甚至商店門前,都鋪上了毯子,教徒們跪在上麵進行禮拜活動。
曆史,是古埃及法老(即國王)及其王妃死後安葬的地方。金字塔為方錐形的石壘建築物,塔基呈方形,越往上越細縮,到了頂端即成尖狀。埃及人叫它“庇拉米斯”,根據它的形狀,我們國人把它釋譯為“金字塔”。最大的,莫過於第四王朝第二代法老胡夫的金字塔,塔基每邊長232米,走上一圈差不多要一公裏,塔高146.5米。隨著自然因素長年累月的侵蝕,現在它的長度和高度,都比過去有所減少。整個金字塔,規模宏大,設計奇妙,據說是在建築師的指導下,主要由奴隸大軍用230萬塊左右的巨岩壘築而成,曆時約30年。進入塔內,有甬道通向墓室,裏麵的棺槨多為空的,要想看古埃及人用防腐香料做成的幹屍木乃伊,最好的地方還是城裏的埃及博物館,在二樓可仔細端詳。胡夫之子卡夫拉法老的金字塔略小,就在胡夫金字塔附近,卡夫拉還在自己的塔前建造了一個“斯芬克斯”,即獅身人麵像。
獅身人麵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雕像。它用一塊巨岩雕刻而成,長約57米,高約20米,匍匐的身體像獅子,頭部像人,臉部據說是仿照卡夫拉的相貌雕刻的。整個雕像,象征法老的威嚴,意在守護金字塔。我們發現,獅身人麵像的臉部有些損壞,特別是鼻子不見了,據說是曆史上外國人入侵埃及時被毀壞的。
今天,金字塔和獅身人麵像,已成為埃及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