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春之俠(1)(1 / 3)

一代名僧誌滿大師溘然長逝於黃山湯院(祥符寺前身),這是唐永貞元年(公元805)的事了。是年,大師九十一歲。

誌滿大師幼時孤苦,自幼入寺為僧,四十歲時南遊至黃山湯泉結茅,廣收弟子,創建黃山湯院。唐永貞元年夏天的一個清晨,他口念“空空空”突然坐化而去,瑞體放香,而後竟然有滾圓舍利子一枚,其大如卵,七彩繽紛。

佛義中有曰舍利子是無量戒、定、慧三香薰馥而成,人由戒方能生定,定中生慧。中醫中有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化虛,精血凝和而成的說法……有關舍利子的成因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姑且不論。然而誌滿大師畢生心血幻變之舍利子,其少為一,其大如珠。這就有別於任何一個仙羽而逝的高僧。

起初,誌滿大師的舍利子一直貯放於湯院一尊玲瓏金塔之內。塔內金光閃爍,異香如蘭。到了明朝萬曆年間,由於那一場神秘的比武,舍利子蕩然不存,以後便一直消失得無影無蹤。此中因果,凡人不知,曾有過許多臆斷和猜測,有一種傳說是這樣的——二胡雲和他的弟子林原在通往黃山湯院的小道上行走著。

他們的腳步不緊不慢。此時的胡雲雖已年過花甲,眼力、耳力和反應已是大不如前,但他仍然是當今的無敵劍客。胡雲能夠在瑟瑟的秋風中分辨出鳥兒振翅的八種聲音,他能看見空中老鷹綠色瞳仁裏的倒影。這並不是神話。人的心思到了極專注的空靈地步,都可以做到這一點。隻不過一般人的心思都摻雜著亂七八糟的東西。在胡雲四十歲的時候,作為錦衣衛第一高手的他,能機敏地判斷飛來的箭矢的速度,並能準確無誤地用嘴噙住每一柄向他刺來的寶劍,然後拔出自己的利劍輕輕地在對手咽喉上劃上一劃,隻留下一個小口,滲出一絲針線似的鮮血,便使他的敵人優美地死去。

胡雲的劍法無門無派,所以他的敵人也稱他無門大師。胡雲本是三等劍客,在江湖上毫無名氣。當有一天突然麵對一隻向他飛來的小鳥時,他猛地頓悟了:人的反應是第一的,比如眼皮吧,當一個小石子飛來時,它就會不由自主地合上,這就是神,也是真諦。神永遠暗藏在人的身體中,當人的意誌對他沒有幹涉力的時候,他就會顯現;而人的意誌過強的時候,他便會遠遠地躲在一邊睡大覺,對人們愚蠢的意誌和行動不聞不問。怕死往往隨之就有本能的反應,有本能時,神就呈現了。因此,一切都依照本能,而不應墨守成規。自從胡雲明白這個道理後,他便不囿於學習各家劍法了,而是積極鍛煉自己的瞬間反應,此外,一有時間便走向自然,盡量地讓自己心平氣和起來。在胡雲看來,自然中的一切都是一種精神在維係著,自己得更多地讓神出現在身邊,讓神來保護自己。當胡雲越來越近地理解這些時,他突然發現自己的劍術一下突飛猛進起來。

胡雲頓悟後的第一次拔劍就震驚了整個江湖。

那是照例五年一次的華山論劍。胡雲是作為黃山劍的第八代弟子來參加的。黃山劍派在當時隻是一個很小的門派,此派的風格是重視劍的速度,講究以快製快,以快勝敵。盡管如此,黃山劍派是鮮為人知的。比起少林、昆侖的如日中天,黃山劍派簡直就是隔岸之燭火。當時黃山劍派的掌門人是胡雲的師叔,也是低調無語得很。胡雲在當時貌不出眾,氣不壓人,就如一枚未磨鋒利的鈍劍一樣。在旁人看來,他跟那些執劍的浪跡劍客一樣,隻是想著沽名釣譽,沒有什麼太大本領,何況他尚是個小門派中的小弟子。

華山論劍的情景自然很熱鬧。那一次同樣是得到皇帝恩準的,所以大內高手都傾巢而出了。用意不言而喻。民間和江湖的也來了不少,除了上屆劍主駱一奇因不明原因沒來之外,天下幾乎所有的高手都登場亮相了。

那一天,於華山之巔的廟宇前,正麵坐著大內高手李濟相、公孫魚,少林寺主持惠靜,武當丘嶽峰,昆侖劍許道寶,等等。這些,都是當今舉足輕重的角色。太極劍那時尚未出頭,其他的門派也都沒有就座的資格,包括黃山劍派等等,他們就隻好圍成一個圈,目睹事件的進展。

廣場上熱鬧緊張。到了點之後,李濟相、公孫魚交換了一下眼神,就拱手向惠靜、丘嶽峰、許道寶說:我們先來吧。便齊步走向場子,先是說了一通氣壯如牛的廢話。話音未落,就有人接二連三地向兩人挑戰了。空氣變得緊張,廟宇之前的空地上,每個人都變得熱血沸騰。刀光劍影中,不一會兒便有好幾個人斃於李濟相和公孫魚的劍下,這些人都是各路英雄中的佼佼者,年少氣盛。李濟相和公孫魚的劍老練、古樸,劍身很沉。隨心所欲中,有這樣的結果,自然令所有人不敢小覷。

其實,李濟相這時候的劍法仍然出自少林,而且他並沒有練得爐火純青。公孫魚之死給他的刺激不小。練“狂想劍”是他後來的事了,這套劍法無人能敵。但“狂想劍”畢竟是擾人心智的,所以他後來癔病發作,胡亂殺人。若不是再後來許無影殺了他,天下又有許多人被無辜殺害,而且江湖上會產生更多難題。這是別話,不提。

比武一直進行到中午,李濟相和公孫魚仍沒有找到任何人可以匹敵。這不僅出乎大家的意料,也出乎他們自己的意料。當然,有高手這時候躲在一旁,一直沒有輕舉妄動。李濟相和公孫魚的身份,讓他們有些忌憚。這時候,二人便有點輕狂起來,再三地高叫呼喚著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