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師徒灑淚分別,趙通下山行走(1 / 2)

乾隆三十年三月二十六,京郊外的一個小山村外。春風吹動著柳樹的枝葉,吹動著嫩草的裙擺,還吹動了早已站在村口處駐立多時年輕人衣裳,但好像那春風卻吹不動他臉上回憶的神情與他那堅毅的心。一個相貌堂堂,儀表不凡的年輕人,正凝視這這個他生活了十餘年的地方,終於到家了。

他叫趙通,字合意。十年前的他在一次進城趕集的時候失手打死了一名惡霸。從此之後便行走江湖,已逃罪名。幸遇一老道,老道聞清事因,念其懲惡之心,便帶回觀中,做些雜役。

一日,趙通做完日常工作,想要回房休息,不料聽到後院一聲大喝之聲,又聽到一聲慘笑之聲。後院本是老道住宅之所。趙通以為是有什麼事情,連忙趕去觀瞧。當趙通來到後院,隻見老道一手提酒,一手提劍。一邊放笑,一邊舞劍,不時的豪飲一口酒水。趙通不解其意,又不幹上前詢問,平日裏老道仙風道骨,一派得道仙人的樣子。今日不知為何這般放蕩不羈。隻得停步觀看。老道好像沒有看到趙通一般,還是那般模樣的舞劍。直至酒壇中無酒。大喊一聲“酒來!”趙通聞聲連忙轉神奔向庫房,他知道那裏有酒。不多時,趙通拎著一壇酒遞給了老道。老道看了趙通一眼,揮手取酒,接著舞劍而喝。杯盞茶時間,壇內酒又空。一聲大喊“酒來!”趙通聞聲而去,酒又遞給了老道。老道周而複始。

直至第五壇酒已空,老道一甩手,將手中之劍甩像院中的那個棵梨樹。隻見劍身便沒進樹中,就好像那不是一顆又粗又大的梨樹,就像一塊豆腐般。趙通看呆了,從就看過這種事情。而老道也沒理他,扔掉手中的酒壇,轉身回房。從驚呆中回神的趙通,看明白了,這老道那是什麼普通的老道,這分明就是世外高人。心神一轉,跑向老道房門前,撩衣跪倒說道;“道長,請收下弟子”說完咚咚咚的磕了三個響頭。屋裏麵傳出老道沙啞的聲音“看你小子還算機靈,這樣吧,你將貧道插在樹裏的劍取出來,我就認下你這個徒弟。”可能是那幾聲酒來的大喊,把老道的嗓子喊啞了。趙通聞言大喜,轉身就去取劍。可是這把劍趙通用再大的力氣也是拔不出來。

趙通自幼在家幹農活,又正值壯年,渾身的力氣,從他失手打死惡霸就能看出趙通也算是力大無窮。但是就是拔出這把老道隨手甩出的劍。“要是連劍都取不出來,你就回去接著幹雜活。”老道沙啞的聲音從屋裏傳了出來。就好像老道早就知道趙通拔不出這把劍。心急的趙通聽到老道的聲音,反而定了定心神。仔細回味老道的話,又看了看樹,立馬計上心頭。轉身回到柴房,選了一把鋼口鋒利的斧子,奔向後院。

一個時辰後一聲巨響,這顆老梨樹便倒了下來。砸壞了後院的院牆。一聲笑罵聲從屋裏傳了出來,“你個混小子竟會使這些個小聰明,砸壞了老子的院牆,明日後上午學藝,下半晌便給老子切牆”也不知道老道是高興還是生氣,竟沒了往日的得道仙人的模樣,一口市井**的口氣。也不在稱自己貧道,反稱老子。趙通雖然挨了罵,擔心中高興。從木屑中拿起長劍,來到屋門口,咚咚咚的又磕了三個響頭。隻聽老道說到“你且進得屋來,為師給你講講本門的事情”“是。”趙通應了一聲,便走進屋裏。隻見老道正坐在椅子上,似笑非笑的看著剛進門的趙通。趙通見此又要拜倒。老道擺了擺手道“之前磕過了,就不用再磕了。你且坐下。”趙通連忙說道“徒兒豈敢與老師同坐。”“老子讓你做你就做,哪裏來的那些廢話!”老道微怒道。趙通一見老道真要發火,連忙坐下。隻見老道開口說道“為師道號玄玉,俗家幸張,乃是九九八十一門上三門中八卦門傳人,江湖上的朋友給起了個諢名,叫八卦無極張真人。”張真人喝了口茶,又說道“隻因厭倦了,江湖上的紛爭,便隱退於這燕山中,便建了這峰雲觀。想借此度過餘生。前些日子見你流落江湖,又念你一顆俠義之心,便將你收留。今日技癢隨便的耍了幾招醉劍,便將你引來,又試你心性,還算聰明。看來這也是天意,也是祖師爺開眼,不想讓為師的武藝斷了傳承。”說吧指著牆上的一張畫像,說道“這是咱們上三門的祖師爺,天地同壽倒乾坤太極逍遙叟老劍聖張鬆溪。你且拜過祖師爺,便算入得我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