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後記(1 / 2)

《文藝理論與文藝思潮》是我晚年的學術成果的選輯。本人撰寫這些論文時,想努力體現如下意圖。

綜合意識。把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研究與文藝理論研究和文藝思潮研究結合起來,加強文藝學的宏觀研究。學術研究,應當與時俱進,不斷地開闊胸襟,拓寬視野。本書力圖在深化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研究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向文藝理論和文藝思潮方麵拓展,既可以豐富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學理內涵,同時又有利於提高文藝理論和文藝思潮的研究水平,以期形成一種開放、宏觀、係統、辯證、綜合、創新的研究思路。

創新意識。二十多年來,本人苦苦思考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理論創新問題。為了求得這個學科的發展,我選擇了恩格斯的“美學觀點”和“史學觀點”作為學術創新的基點,提出以“史學觀點”、“人學觀點”和“美學觀點”作為理論創新的基本框架。首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研究向人學研究的轉換,為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人學研究開辟了文藝學研究的新視閾。在文藝基礎理論研究方麵,從“史學觀點”、“人學觀點”和“美學觀點”著眼進行綜合創新的係統研究,從文藝學學說史和文藝學研究現狀出發,本人概括出六大文論學理係統:曆史主義的文論學理係統、人本主義的文論學理係統、審美主義的文論學理係統、文本主義的文論學理係統、文化主義的文論學理係統和生態主義的文論學理係統。並首倡研究文學本質的四個維度和向度:從橫向上拓寬文學的本質麵,探討文學本質的廣度;從縱向上開掘文學的本質層,探討文學本質的深度;從流向上追溯文學的本質蹤,探討文學本質的矢度;從環向上把握文學的本質鏈,探討文學本質的圓度。

前沿意識。不論是對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研究,對文藝理論的研究,還是對文藝思潮的研究,都力圖站在前沿,使所論問題具有一定的全局性和前瞻性。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對主要是從西方湧入而又經過本土化了的複雜多變的中國當代文藝思潮,特別是對其中影響較大的新人本主義、非理性主義、新曆史主義、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都進行了比較係統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進展。

質量意識。本書所選輯的論文,作為與國外有代表性的學術思潮和國內著名學者對話的記錄,努力發揮自己的理論能力和學術水平,體現出一定的精品意識。這些文論都發表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全國核心報刊上,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其中有的被《新華文摘》、《高校文摘》和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卷》多次轉載,特別是《試論文學的係統本質》一文,得到學術界的較高評價,被認為是新時期以來文藝理論研究取得的最新成果。

在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方麵,對複雜的學術問題,能從學理上向前有所創新、有所推進、有所開掘和拓展是很難的,本人深感力不從心。但本人雖至暮年,尚不敢懈怠,應奮力進取。由於本人的學養、知識結構和理論水平的局限,本書一定存在著重複、不妥和謬誤之處,敬祈讀者和專家教正。為了統一體例,對收入本書的文章,稍作了一些必要的修改。我的博士生王磊協助我校對了書稿。在學術著作出版難的情況下,本書獲得了北京市社會科學理論著作出版基金的資助,並承蒙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慨允出版,令我十分感動。這裏,向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特別是人文分社司馬蘭社長的大力支持和責任編輯李顏同誌所付出的辛勤勞動一並表示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