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1 / 2)

我國古代小說,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從內容上看,突出勸善懲惡的主題;從形式上看,有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兩大係統。宋代到清代,這兩大係統並存、共進、互潤。唐宋以前的文言小說,其特點是小而雜;唐以來的文言小說,又可分為傳奇和雜俎(雜錄)兩類。

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曆程,可分為六個階段:萌芽(先秦)、發展(漢魏晉南北朝)、成熟(唐)、新變(宋元)、高潮(明清)、完備(近代)。先秦已出現了小說四祖:《尚書·金縢》——勸懲之祖;《山海經》——語怪之祖;《瑣語》——記異之祖;《穆天子傳》——誌人之祖。“語怪”是記敘怪異的動植物;“記異”是記敘奇事異事。後世合為誌怪小說,並發展到重視人物形象的刻畫。班固《漢書·藝文誌》著錄小說家十五人,小說一千三百多篇,都已佚失。漢朝出現了將及千篇的《虞初周說》,具有誌怪性質,還有以誌人為主的《漢武故事》。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誌怪小說代表作《搜神記》和誌人小說代表作《世說新語》。“有意為小說”的唐人傳奇的問世,標誌著我國文言小說的成熟,對後世小說戲曲有極大影響。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被認為是“小說之翹楚”,對後世雜俎類小說影響很大,成為我國文言小說的一個有特色的類型。宋元話本的興起,則是我國小說發展史上的新階段,白話小說登上文壇,至明清出現了高潮。短篇如“三言”,長篇如《紅樓夢》,代表著我國白話小說的最高成就。而文言小說的高峰,則為《聊齋誌異》。明代的文言傳奇小說,如“剪燈三話”、《中山狼傳》等,也頗有可觀。近代小說,無論在內容、體裁、類型方麵,還是在敘事技巧、組織結構等方麵,都堪稱多樣而完備。其數量也十分驚人,八十年間出現了四千餘種,但藝術質量不高。

漢武帝時著名的《虞初周說》九百餘篇,惜已失傳。可靠且成就較高的誌怪小說,最早當屬西漢劉向撰集的《列仙傳》。魏晉南北朝小說以誌怪為大宗,其內容可分為記怪和神仙兩類。記怪類以曹丕《列異傳》、幹寶《搜神記》為代表,創作目的是要證明“神道之不誣”。還有“釋氏輔教之書”劉義慶《幽明錄》、王琰《冥祥記》等。神仙類以葛洪《神仙傳》為代表,專記求仙得道的仙人、異人。雜俎以張華《博物誌》為代表,專記山川地理、遐方異物。這時期描寫藝術尚不成熟,多為粗陳梗概的數百字短篇。魏晉南北朝誌人小說,可分為笑話類、瑣言軼事類。三國魏邯鄲淳的《笑林》,是我國第一部笑話專集。而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則是瑣言軼事類小說的集大成之作,在小說的語言藝術方麵取得很高成就。明人胡應麟說:“讀其語言,晉人麵目氣韻,恍忽生動,而簡約玄淡,真致不窮,古今絕唱也。”(《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下》)

唐人傳奇的產生,是小說發展史上的一個飛躍。傳奇小說不再依附於曆史,而取得了獨立的生命和地位。“敘述宛轉,文辭華豔,篇幅曼長,實唐代特絕之作也。”(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八篇)唐傳奇以寫人為中心,即使誌怪,也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如《柳毅傳》中除柳毅外,龍女、洞庭龍王、錢塘龍王,均個性鮮明,栩栩如生。唐傳奇今存者達數百篇之多,大多是原傳奇集中的作品,分屬四十多部專集,原本為單篇的還有四十餘篇。不難想見當時繁盛之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