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溫柔是一種智慧(2)(1 / 3)

這就是智慧的女人,用她們後天修煉的人格氣質取得了許多金錢買不到的榮譽。她們追求一種平淡而不平凡的恬靜生活:博愛、簡單是她們永遠的主題。作為女人,李英愛既了解韓國麵料的精致,也喜歡穿一身棉布長裙在陽光下款款而行;作為智慧女人,她會把一頭的長發盤起,一枚精致而不花哨的發夾隨意的夾住烏黑的而未染色的長發。

這就是智慧女人,簡單的著裝,詩意的心情。應該說,隻有擁有了足夠智慧的女人,才能讓內涵有這樣的升華。

女人,你應該慶幸來到世間,因為上帝對你是多麼恩寵啊,雖然你是柔弱的女兒身,但卻賦予你一種戰無不勝的智慧。這種智慧,賜予你超凡的氣質,最終升華成一股以溫製勝的力量,這種溫柔的力量,不似男性那樣的氣勢磅礴,但卻能力挽狂瀾,讓你輕而易舉地摘取事業的桂冠。

評語:其實一個智慧的女人,外表是內心神韻的最真實流露。不管她是貧窮的,還是富有的,她的服飾和裝扮永遠都是淡雅的。她的每一個眼神和舉止,都是心智下的一頓精美的套餐。因為李英愛有一顆修煉得十分到火候的心,所以她才說:“我希望做真正的自己。還要成為一位偉大的演員,就是徹底自我管理的藝術家,我覺得演戲是一種需要高度訓練及反映靈魂的綜合藝術……如果我想將自己的外貌甚至靈魂都裝扮得完美,這樣會不會太貪心了呢?”

智慧女性始終站在人世間的成敗之上

智慧是一種超越世俗的境界,一種較高的修養,一種建立在知識和閱曆上的人生覺悟,一種開闊的胸懷和眼光。一個智慧的女人,是不會把成功或失敗看得高於一切的,而是能夠站在人世間的成敗之上,以這種方式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隨著社會的發展,女人們也在跟著發展。當今社會給女人們的生存提供了廣闊的天地,讓她們和男人們一起麵對同樣的社會問題,以脆弱的身心承載著堂堂七尺男兒所承載的社會壓力:在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工作當中,她們和男人一樣共同麵對著激烈的競爭;在生活當中,她們更是要麵對著來自多重角色的壓力,作為人妻,她們一下班就不停地做著煩瑣的家務,照顧好丈夫的衣食住行;作為人母,她們要以慈祥的麵容出現在孩子麵前,關心孩子的成長和學習等等;作為追求上進的女人,她們要憑借著自己的能力來展示自己。

正是社會擺給女人的種種難題,才出現了多元化的女性形象,這是必然的結果。變化莫測的現實生活逼迫著在人生風雨裏打拚的女人,成了男人的競爭對手,為了取勝,她們要丟開女性的弱不禁風,以女性的柔來克男性的剛;為了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圓滿,聰明的她們開始巧妙地運用自己的智慧。

女性的智慧不同於聰明,聰明是指一個人在能力方麵的素質,例如好的記憶力、理解力、反應能力等等,具備了這些素質,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及善於把握機遇,就可以獲得事業的成功,女性的聰明多表現在商界。但是,無論一個女人有多麼聰明,如果沒有智慧,她的成功就會有局限性。

智慧女性的心是超凡脫俗的,她能做到人在低處心在高處,她的眼睛是雪亮的,能夠敏銳地看到輝煌後麵潛在的危機,能觀察到失敗裏麵潛在的力量……智慧的女性,能進能退。

智慧女性的內心,始終有一種力量做支撐,這種力量讓她臨危不懼,讓她淡泊人間名利;這種力量讓她把失敗悲苦當作人生的財富,成為吸取教訓的秘籍;這種力量讓她的眼光總是向前看,而她看到的,是人世間最美的風景。

在智慧女性的記憶裏,沒有“不堪回首的”的往事,隻有美好的回憶;在智慧女性的詞典裏,沒有悲觀失望,隻有積極向上。擁有智慧的女性,達到的那種境界,是一種塵世的佛境。但它又不同於佛境,因為佛境講的是無欲無求,遠離世俗的生活。而智慧女性的境界,是讓女人既回歸了恬淡和風情,又保持著一顆追求人間美好生活的凡心。

智慧賦予女人溫柔的力量,讓她們堅強地麵對著生活中的一切,曾經痛苦過,曾經自責過,曾經淚流滿麵過,曾經孤獨無援過,曾經絕望過,……盡管這些“曾經”令她們刻骨銘心地心痛,但是,她們要求自己依然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微笑著。在經曆過各種“曾經”後,她們收獲了一份成熟的智慧,最終以這份智慧取得了人生的成功。

智慧和天生的相貌無關,每一個女人無論美醜,都可以憑借對生活的感悟與理解,憑借對氣質的認知和養成,憑借對品味的追求和體現,憑借對真愛的把握和付出,將三分容貌體態和七分智慧品德有機結合,讓自己成為智慧女人。智慧女人無論在什麼樣的場合,那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秀色可餐,暗香浮動,觸動心懷,至善至美,真正應了中國那句“萬綠叢中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須多”的古詩。

《華盛頓郵報》女掌門人凱瑟琳·格雷厄姆是美國傳媒界極具影響力的人物,為《華盛頓郵報》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在她擔任董事長期間,整個集團在《財富》雜誌500強中排名第271位,而她本人也成為美國第一位名列《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