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僵屍戲班
民國時期,中華戰亂不斷導致秩序崩塌,各種孤魂野鬼無處投胎遊離世間,各種妖魔僵屍乘機出山禍害人世。雖然內有國父震懾全魔,外有正道人士斬除妖邪,然而又有幾人知道戰火不息,妖魔不滅。
天色將黑,夏天的夜晚總是來得晚一些,外地來的戲班早已搭好戲台,棚內不時傳出堂鼓.大鑼的聲響。說來也怪,要是擱在以前,戲班到了當地便會派人拿起大鑼四處宣傳,生怕沒人知道來了戲班從而影響到生意。但是這個戲班卻不知道何時而來,而且搭好的戲棚也不見人走動。隻在門口貼出今晚的表演曲目。不過對於那個沒有電視機的年代來說,一個戲班到來不亞於過年看場春晚。誰還會關心這些問題,而且村與村之間多有走動,戲班到來的事早已經傳到了十裏八村。吃過晚飯眾人便向戲班靠攏,稍遠點的都帶好了火把,大家都是鄉裏鄉親,認識不認識的,相遇時總會聊上幾句,不過多是討論今天戲班將會表演的些許曲目。張文生,張家二少爺,這人好逸惡勞平時沒幹什麼正經事,不過偷雞摸狗.男盜女娼的事卻是沒幹過。當然了也不是不會幹,是沒那個膽子幹。平時除了打打雀牌就喜歡看唱大戲,一要聽說哪裏來了戲班,不管有多遠立馬叫起人抬起筏竿兒送他過去。今天下午一聽說縣城來了戲班,對他來說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吃過夜飯趕忙叫了二個家丁風風火火的趕去。到了門口戲班一看曲目,今兒表演的是節目還不少,除了傳統的變臉.噴火些許曲目,最顯眼處寫著三個大字《長生殿》,張家二少爺看過曲目那是拍手叫好,辦了一張頭座‘折子票’便走進戲棚。戲棚內已經座下有十來號人,認識不認識的大家拱手打了個招呼認個熟臉。見有人入座戲台便奏樂歡迎,夥計也端來茶水點心。據張家少爺多年看戲的經驗離開場怕是還要些許時間。與人閑聊時便打量起戲棚來,這個戲班不算大能坐個四.五十人,當然了這是不包括站票和逃票偷窺的。整體看來也算不錯,就是戲台器樂師總是給人一種麻木的感覺。外麵來人越來越多,機靈點的小販已做起了生意。過了約莫一柱香時間戲班已經圍了個水泄不通。張二少抿了一下茶,心裏估摸著也該開始了,扔掉手中瓜子觀看起表演來。今天的表演對於見過大場麵的張二少來說水平也就一般,當演到《長生殿》的時候,楊玉環出場一開嗓,哪怕身經百戰張二少也是驚為天籟,以至於表演結束張二少久久不能忘懷。回到家的張二少是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戲班表演一般都是有午場和夜場的,一夜未眠的張二少吃過早飯便早早的向戲班趕去,心說去見見這個楊玉環的扮演者。來到戲班後隻見戲棚緊閉,一直等到大中午戲班視乎也沒有要開午場的準備,隻得失魂落魄的回家等待。都說等待是最難熬的,對於像張二少這種資深戲迷來說猶如百爪撓心。好不容易等到戲班開場,張二少頂個紅腫的黑眼圈衝進戲場,一直等到結束也不見昨天楊玉環的扮演者。等人離場後忙叫過夥計便要見一見昨天的那位姑娘。夥計應聲而去,不大一會兒夥計回來傳話讓他去後院一見。張二少忐忑來到後院,當見到這位叫詩詩姑娘的時候張二少瞬間就覺得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但是又記不起哪裏見過。不過兩人倒是相談甚歡,一直談到大半晚才依依不舍的離去。接下來的幾天兩人感情也迅速升溫,不過好景不長戲班在當地隻演出十天,轉眼已經過了九天。張二少心中大急一琢磨便跑到家中給父母說了要娶詩詩姑娘的想法。張家在縣城也有些名望,本來打算托點關係到熊克武的部隊做個小副官,將來有所成就也好光宗耀祖,誰知道突然說要娶一個戲子,這哪能同意。但是沒想到平時欺軟怕硬的張二少鐵了心的要娶這個戲子,執拗不過兒子也勉強叫他帶那個戲子回家看看。見到後覺得姑娘還是不錯不僅臉長的白淨而且還知書達理。一想到張二少平時遊手好閑娶個媳婦或許能收收心,親事也就定了下來。成親後戲班也就留在縣城,不過怪事也隨之而來。三五兩天便聽到周邊有人失蹤,開始大家也沒留意興許是外出未歸。可接下來的時間失蹤人口接連不斷,當地政府也介入調查,查來查去未有絲毫線索。就在大家人心惶惶的時候,縣城突然來了個道士,告訴大家此處有僵屍。這一說縣城頓時炸了鍋,大家想去找道士問清情況的時候,道士卻忽然消失。大家一議論莫不是道士被僵屍毒害了,這一說不要緊本來夜不閉戶的縣城,下午三四點家家戶戶便緊關大門生怕出了意外。離縣城五裏外一所破廟內。一人說道“師父你要的藥熬好了。”
“知道了,你去縣城再買些糯米回來,買好糯米順便打聽一下縣城中央張家的情況。”待徒弟走後便自語道:沒想到那個屍魔如此厲害,不過為何張家居然安然無恙讓人好生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