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掌握精神科護理學、精神疾病的概念。
2.熟悉精神科護理工作的內容與要求;熟悉精神醫學相關的法律與倫理問題。
3.了解精神科護理發展簡史;了解對精神疾病患者應有的認識。
專業術語
精神病學 psychiatry
精神障礙mental disorders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精神發育遲滯mental retardation
精神病psychosis
精神科護理學psychiatric nursing
神經症性疾病neurotic disorders
描述性精神病學descriptive psychiatry
一、精神科護理學簡介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種生物學、心理學以及社會環境因素影響下,大腦功能失調,導致認知、情感、意誌和行為等精神活動出現不同程度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輕者尚未達到疾病狀態稱心理障礙(心理問題),重者達到疾病程度。臨床習慣分為輕性與重性精神疾病,重性精神疾病也稱精神病(psychosis)。心理障礙、輕性及重性精神疾病統稱精神障礙(mental disorders)。
精神科護理學(psychiatric nursing)是以一般護理學為基礎,以護理心理學為導向,以人類異常精神活動與行為的護理、保健、康複為研究對象,對精神疾病患者實施整體護理的一門獨立學科。它是精神病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是護理學的一個分支。精神科護理旨在有效地運用護理程序,幫助患者認識疾病,正確對待疾病,恢複並維持身心健康,保障患者自身和社會安全。
二、對精神科患者應有的認識
精神科患者也有喜、怒、哀、樂等情緒變化;患者的行為是習得的,有目的性的,行為異常隻是患病期間某些行為偏離了正常人的行為規範,並不是所有症狀都是疾病表現。應當通過公眾教育等手段普及有關精神疾病防治知識,並告知發生危險行為的頻率很低。不要使患者因為害怕歧視而隱瞞病情,沒有勇氣在疾病早期求醫而貽誤治療,更不能因為歧視而影響醫療質量和醫療資源的分配。
三、精神科護士職業素質和角色功能
職業素質的要求:由於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對他人的行為或周圍環境變化相當敏感,較難適應新環境和陌生的護理人員,因此要求護理人員具有同情心和關愛患者的道德素質;有良好的業務素質,紮實的醫學知識和職業技能;熱愛本職工作,具有敬業精神與良好的心理素質。此外,合格的精神科護士還應擔當管理者、父母親替代者、治療者、輔導者、谘詢者等角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