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 對策與博弈(1 / 2)

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在於人有自覺性,動物有盲目性。盲目性,在處理自身和外部環境的關係時,就是博弈;自覺性,在處理自身和外部環境的關係時,就是對策。

博弈需要的是信息,對策需要的是智慧。信息的對稱是消極的,智慧的對稱是創造的。

信息的對稱受外部條件的限製,智慧的對稱靠自己主觀的努力。把握信息靠線性思維。智慧創造靠發散思維。

直線思維認為人的發散思維的是“非邏輯”的,人的非理性與超理性是非邏輯、非對稱的。而智慧思維則揭示人的潛意識和人的超理性、邏輯和非邏輯的對稱性,“非邏輯”的邏輯性。

在人的潛意識中,潛化意識和潛生意識是對稱的。在人的超理性中,靈感、頓悟,直觀、直覺,聯想、想像是對稱的。人的潛意識和人的超意識也是對稱的。

智力是意識係統的整體功能,智慧是智力的運用,是主體和客體、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相互碰撞的火花。把智力轉變成智慧,本身就需要智慧。

智慧的發揮根源於人的直覺能力,人的直覺能力是人的智力的綜合運用,是人的創造力的根據和基礎。如果說,主體的創造性是主體因於內、見於外的根本特性,那麼主體的直覺性則是主體的創造性所“因於內”的內在的最基本特性,是主體的創造性的最直接的出發點,是主體的其他方麵的能力轉變為創造力的中介。通過直覺能力的作用,人的其他方麵的能力才能轉變為創造力。因此,人的創造力的大小,人的活動的效率高低直接的也即根本的取決於人的直覺能力的大小。

以前僅僅把人的直覺看成是認識範疇,實際上,人的認識中的直覺必然要轉變為行動中的直覺。所謂“熟能生巧”、“習慣成自然”,就是認識中的直覺轉變為行為中的直覺。

人的非直覺活動同直覺活動看本質的不同。隻有前者轉變為後者,才能轉變為創造性活支;隻有既“從心所欲”,又“不愈距”才有現實的主體的創造活動。從前者轉變為後者的過程,是人的主體性的完成和提高的過程。

不同階段的主體意識,對於人的主體性的提高和社會的發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中國的道德力量型人格中,體現著人格的原始、朦朧的統一。從中國的人格到西方的人格,不是低層人格到高層人格發展,而是人格的原始統一到分化再到高級統一的發展。實際上,中國的道德價值型人格中,也是十分重視自我實現、自我發展的,隻不過中國的自我實現、自我發展是同其他方麵相平衡相協調的,而不是西方那樣的隻顧某一方麵的片麵發展。自我與道德二者統一的人格發展,是主體發展的必然趨勢。

人格從低級到高級、從低層到高層的發展過程,也即主體的發展過程。它同社會的發展過程是相應的。落後於和超前於社會發展階段都不利於人格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