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想做些什麼?”
“一個人出去玩什麼的。做很開心的事。”
“19歲的時候你就一個人跑去香港了。”
“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是一件非常非常開心的事。我很享受。”
“那樣做,就是在實現你的夢想吧。”
“是的。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
“苦難是人生的財富。”
“嗬嗬。也隻有能從苦難中學到東西的人才會認為那是財富吧。”
-
“你冷靜一些了。可以談沈玥了嗎?”
“不可以!”
“其實不冷靜也是你對他念念不忘的一種表現。”
“我沒有對他念念不忘,徹底撕破臉的一個月之後我就在一輛旅遊大巴上對一個陌生的男孩子一見鍾情了。我沒有對他念念不忘。我隻是不想談他。”
“你對沈玥也是一見鍾情。”
“是的。那個時候好像特別容易的就能對另一個人一見鍾情。”
-
“我能夠感覺得到你的心跳沒有任何的起伏。”
“就像我說過的,我沒有對他念念不忘。”
“其實在徹底撕破臉的時候就已經徹底的將這個人排除出生活了。”
“你既然知道,又為何要說我對他念念不忘。”
“隻是想聽你談一談他。對過去的回憶和總結是有利於展望未來的。”
“我總覺得我有太多的不堪回首的記憶。不想去想,不願去想。”
“這是逃避。”
-
“你逃不掉的,回憶是你的一部分,也是你死亡時唯一能帶走的東西。”
“我就要帶著這麼些東西走嗎?太肮髒了...”
-
“你說過你曾經覺得你活不過18歲,後來覺得18歲太早,那就20歲。結果你活過了20歲。其實你為什麼會覺得如此?”
“大概是那些傷害吧。小孩子是很需要愛的,沒有得到足夠的愛就會產生很多莫名其妙的念頭。”
“那個時候的你很缺愛。至少在你看來。”
“的確。呼,終於承認了。感覺自己輕鬆了很多。”
“承認自己缺愛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人們總是要從別人的關注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果沒有,就會覺得自己失去了價值。”
“就是因為這樣的一種理念,人們才無法活出自我。”
“你也如是。你無法承認你的父母更關注你的妹妹,更愛你的妹妹。對於你,他們更多的是處在一種不聞不問的狀態。”
“她比我小。人們總是覺得在家裏比較小的孩子應該得到更多的愛,大孩子應該照顧小孩子,不然就是不懂事。其實這很壓抑。僅僅因為比她大就要失去這麼多的東西,尤其是要自動的讓出父母對自己的關注,還要愛這個搶走了自己父母的人。實在是太殘忍了。我一點都不想比她早出生。”
“‘你是姐姐,所以你要讓著妹妹。’‘妹妹比你小啊,讓著她點。’‘妹妹還這麼小,你還和她爭?’這樣的話你聽太多了。”
“的確。以前是不知道這是不對的,隻是覺得很厭煩,不想聽到,可是身邊所有的人都會不停的說不停的說,他們都是長輩,不能頂嘴,不然就是不孝。實在是太厭惡儒家的那一套了。存天理,滅人性。”
“後來你也學會頂嘴了。”
“是的。青春期的時候特別的叛逆。那段日子其實我也覺得特別的不好過。”
“這也是你不想回想的一段時光。”
“所以,能不想就不想吧。何必讓自己不快,著眼於當下的生活才是真理。”
“又是一段你想要拋棄的記憶。”
-
“你最想的,其實是失憶吧?”
“是的。徹徹底底的忘記過去,甚至忘記自己是誰,開始嶄新的生活。”
-
“你動過很多次自殺的念頭。我感覺得到。”
“是的。無法否認。尤其是無法向你否認。你什麼都知道。”
-
“覺得生活太壓抑了。其實如果可以失憶,你是不會自殺的。”
“當然是這樣的。折磨我的是過去的事情,又因為過去的事情的束縛,我無法過好當下的生活。如果可以忘記過去的所有所有的事情,絕對是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
“所有的事情裏麵會包括快樂的記憶。比如你19歲生日的時候去香港玩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