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奇怪的謀士與未解的謎題(1 / 3)

本來這章是寫袁紹的兒子跟他的外甥高幹還有辛評的弟弟辛毗的。

不過我還是想提一個人,就湊合著袁紹的兒子跟外甥一起說,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荀湛,袁紹初期謀士之一,而且是當謀士的領袖,就相當於謀士的頭頭,沒能力你也不可能在這個位置上待著,而且荀湛能力強到說服了韓馥把冀州拱手讓給袁紹,當時跟著去的隻有高幹,就是袁紹的外甥,你說荀湛能力厲害不,我覺得強到不是一個星球的人,而且荀湛跟荀彧是兄弟關係,還是親兄弟。

荀氏家傳曰:衍字休若,彧第三兄。彧第四兄諶,字友若,事見袁紹傳。——《荀彧傳》裴注

上麵這段話我是截取的,因為我分不清哪個是哥,哪個是弟。

官渡之戰的時候,荀湛還跟隨著袁紹的大軍一起出發,田豐、許攸、荀湛當謀主,審配、逢紀統軍事,顏良文醜為將,簡精兵十萬,攻許昌。

很明顯當時官渡之戰的時候,荀湛是在場的,但是荀彧當時是在曹阿瞞後麵管後方了,而且荀攸在曹阿瞞身邊。

還有一點,當時曹阿瞞擊敗了袁紹的時候,拿到了很多秘密的信件,曹阿瞞統一銷毀了。

還有,在官渡之戰之前,荀湛還經常出來混,演義在官渡之戰的時候,荀湛幾乎不存在,空白到沒介紹到這個人,光是說田豐沮授郭圖審配等一幹人等,就是不說荀湛,我理解不了。

一點沒獻策的荀湛,你覺得是一個無能人的?

這可是三國史上最大的謎題。

因為之後荀湛就消聲匿蹤了。

很恐怖,荀湛就這樣沒了,你敢信一個深的袁紹信任的就這樣平白無故的沒了?

而且,當時曹阿瞞打算撤軍的時候,荀彧一再堅持不能撤軍,你說這裏麵沒內幕?

而且荀湛很早就跟著袁紹混的了,當時荀彧打算出仕的時候,是去找韓馥的,好吧,當時荀湛就把韓馥說服把冀州讓了出去。

還有一點,也是很關鍵的一點,曹阿瞞一生為人奸詐,居然會毫不猶豫的相信了來投靠的張郃高覽,荀攸是怎麼知道袁紹沒用他的計策,感覺各方麵都充滿著小說的情節。

你想到什麼,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話題,因為暫時沒人能完整的解釋為什麼一開始就那麼厲害的荀湛,堅持讓袁紹出兵攻打許昌(官渡之戰),居然後來就這樣消失了,而且在官渡之戰期間,毫無作為,或者說完全消失一般。

你覺得會有什麼情況嗎?

我假設一下,假如荀湛要是沒出現逗比情況,他不說話不出謀劃策,不出現在大家視野的唯一個原因,就是他學賈詡了。

賈詡投靠曹阿瞞之後,出現的次數明顯減少了,而且隻在一定的時間段才會出現,賈詡這樣做是因為他怕曹阿瞞疑心大,會讓他陷入萬劫不複之地,完全沒有結交當時的權貴的心思,可是荀湛情況不一樣。

第一他功勞大,說服韓馥把冀州交了出來,而且袁紹還不費一兵一卒,輕輕鬆鬆。

第二他不用顧及袁紹,相比曹阿瞞那邊的將士跟謀臣,很多都會稍微擔憂一些,因為曹阿瞞疑心太重了,袁紹那邊疑心稍微好一點,你聽說過袁紹那邊有什麼人謀反嗎?

一點都沒。

老實說,袁紹那邊就是黑山賊多了點而已,手下文臣武將都沒謀反,頂多就離開(郭嘉覺得不好就走人了)。

而且當時冀州牧韓馥離開袁紹的時候,袁紹也沒阻撓,可見袁紹那邊的確比曹阿瞞這邊好(關羽過五關斬六將)。

而且袁紹不好的地方就是外寬內緊,看起來很大度,其實很小氣,按今天的話來說,那就是喜歡賺小便宜,但又喜歡裝大度的人(郭圖獻策都是看眼前沒看長遠的,袁紹每次都讚同)。

而且袁紹自認為自己出身高貴,應該有的大度還是要有的,所以在人才方麵比曹阿瞞要寬鬆(徐庶想走,曹阿瞞各種束縛)。

麵對這樣的主公,荀湛至於要學賈詡嗎?

不需要,真不需要,你覺得你會在家裏麵拘束嗎?麵對自己的老爸老媽會各種小心翼翼嗎?不會,就連我在家,我在家都很放鬆,因為老爸老媽都清楚自己是什麼情況,根本不用注意什麼,而且荀湛也不是驕橫之人(麴義驕橫才死的),身為一個謀臣,荀湛脾氣應該是一個很好的人,最起碼冷靜處理事情跟分析事情是他的強項。

所以按照常規的道理來說,荀湛要是覺得在袁紹那邊不想混,完全可以不混,因為袁紹要顧及麵子,肯定不會學曹阿瞞那樣,頂多就偶爾發牢騷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