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1 / 2)

常態與異態之間

知道聞華艦在經營一家策劃公司和一家文學網站的同時,也間或寫小說,但是從未看過他的作品。所以,對策劃人聞華艦相對較熟,對小說家聞華艦完全陌生。然而此前的一些接觸中,不知怎麼就對他留下個“蔫壞”的印象,心想這正是一個好小說家難得的素質,如能把這樣一個底色投注於小說創作,想必自會有一番別樣的風采。

這種揣測在讀了他的《痛,就哭出聲來》之後,竟然完全得到了證實。人如其文,文也如其人。《痛,就哭出聲來》以一副貌似嬉戲的筆墨,以一種放達不羈的敘事,由一樁風流韻事開始,把新城大學青年教師宮常的人生變故娓娓道來。漸漸地,常態中顯露出了異常,瀟灑中透出了無奈,一個在成長中輒生意外,在情感上時見錯亂的失意文人形象躍然紙上,而連帶著托出來的,還有當下社會生活的豐繁萬象,都市男女情感世界的複雜景象。可以說,藏狡黠於忠厚,寓諧戲於質樸,使得作品在嬉鬧背後有悲涼,痞頑背後有嚴正,讓人隨著故事的牽引慨歎世情,順著人物的命運思索人生。

因為作者采取了隱匿主體的視角和有意反諷的敘事,《痛,就哭出聲來》具有從多種角度品味與解讀的可能性。而給我感受最為突出而深刻的,當是主人公宮常的人生變異造就的個人命運浮沉,以及由宮常的情感際遇揭示出來的當下社會的愛情百態。

身為大學教師的宮常,因涉嫌女學生未婚先孕的事件無奈辭職。雖然真正的肇事者不是他,但宮常與女學生藤子以及方怡的關係逾越了師生界限,卻是真確的事實。他主動辭職,與其說是保護藤子跟其男友安君,不如說是引咎自責。宮常在情感問題上的輒出亂子,源於他在人生成長中的總出岔子。他在7歲時被鄉下的生父過繼給城裏的伯父,後來又弄清自己實為伯父私生;15歲時遭致酒後亂性的小伯母玩弄,之後長期離家出走;與梅子結婚,婚前又因為醫療事故,失去了生育能力。這些他難以預料的種種人生意外,使得他在成長與成人的過程中,既缺失了親情,又迷失了愛情,從而在頑強自立中又有些玩世不恭,在追情尋愛中又有些隨波逐流。尤其是他在與女學生藤子的交往中麵對誘惑的順水推舟,在幫女作者方怡的過程中借以宣泄情欲等,都是他早就偏離人生正軌的愛情觀的必然反映。因為沒有人對他的人生和他的愛情成長真正負責過,他必然也以缺少責任感的方式來對待他人。宮常所說的他“思想上的瑕疵來源於生活”,自我感覺“成長中的‘傷口’與‘傷疤’”,“影響了我的脾氣、性格,甚至還影響了我的命運和人生觀”。如許說法,真還不是托詞。有人用“差之毫厘,謬之千裏”來比喻一件事情開始之重要,其實人生更是如此。宮常以岔子頻出的遭際與坎坷不斷的命運,再次向人們生動地詮釋了這樣一個道理。

《痛,就哭出聲來》一作,通過宮常的多次豔遇與連環情事,也把當下社會情愛現實的深刻變異與紊亂形態表露無遺。這種變異中最讓人為之驚愕的,是都市男女們的情愛觀變得寬容大度了,甚至寬闊無邊了;情愛史變得枝節橫生,甚至撲朔迷離。如果說,年輕、漂亮的小伯母借著酒性與繼子亂倫明顯屬於大逆不道的個案的話,那麼,師生之間,同行之間的與同學之間的紅杏出牆與暗渡陳倉,就幾乎是家常便飯與司空見慣了。女學生藤子,女作者方怡,青梅竹馬的秦沛,幾乎都沒有把宮常當外人。你心有所念,她也情有所動;你半勾半引,她半推半就;相互心照不宣,彼此聲氣相投。尤其是宮常與藤子,那種由師生關係到曖昧交往的演變過程,默契得桴鼓相應,自然得行雲流水。而“調皮、刁蠻”的藤子,從上課提問有意為難宮常,到找宮常幫自己追男友,日漸成為宮常設在蒙特麗賓館裏的創作室常客,直到兩人無話不談,親密無間。從整個過程來看,與其說是宮常征服了藤子,不如說是藤子俘獲了宮常,兩人很難說清是誰在玩誰。正是道德尺度放開了,情感交往泛化了,男女之間的關係前所未有地變得複雜與渾象了,這使得社會生活中有關“曖昧”的情緒,“曖昧”的關係,“曖昧”的場合,“曖昧”的意味,比比皆是,無所不在。而這種“曖昧”的漫延與泛濫,無疑給人們的情感世界添加了朦朧,製造了混沌。人們既有可能借助於“曖昧”,宣泄超常的欲情,品嚐越界的刺激,也可能在這種“曖昧”之中,模糊了應有的界限,攪擾了正常的生活。宮常與他的露水戀人們,給我們表現了置身於這種“曖昧”的況味,而他們自己也不同程度地迷失於這樣的“曖昧”之中。把這種情感現實中既是時尚又是時弊的“曖昧”揭示出來,引起人們的回味與反思,可能是《痛,就哭出聲來》這部作品有意與無意之間實現的又一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