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經濟學證明了,一個全知全能、大公無私的獨裁者按人們的偏好和生產能力來安排生產與消費,與市場之中人人按價格的指引來進行生產與消費,結果是一樣的,都達到帕累托最優。傳統經濟學的問題,是它意識到這要求獨裁者是完全明智的(知道所有信息,且明白社會的整體利益就是他的個人利益),但它沒意識到這也要求使用市場的交易費用為零。這裏我要補加前麵說過的一點,如果使用直接民主,且任何事項都是全票通過,則結果也會跟前麵完全明智的獨裁、交易費用為零的市場一樣,同樣達到帕累托最優。因為既然是直接民主,所有人都參與了決策,又是全票通過,必定不會損害任何人的利益。
前麵說過,市場、獨裁、民主是三種選擇的方式。對應這三種方式,分別有三個烏托邦:交易費用為零的市場,完全明智的獨裁者,所有事項都全票通過的直接民主。說它們是烏托邦,是因為從結果上說它們都能達到帕累托最優,但從現實上看它們都不可能實現。
使用市場不可能沒有交易費用,使用市場的交易費用相對於所能獲得的利益而言太高時市場就不會出現。公共空間的產權要界定本來就不容易,雖然前麵提到過理論上可以用股份的方式來界定並分配出去,可是如果涉及的人太多—就算一個小區的業主也多達成百上千,更不要說一個國家符合資格的選民人數了—交易談判的費用就會很高。因為信息費用(交易費用的一種)的存在,沒有獨裁者能完全明智。同樣因為信息費用的存在,要一個社會上的所有人對所有事務都有深入了解而知道該怎麼為自己的利益投票是不可能的。而跟所有人談判並修改方案至所有人都滿意,因此投票時大家都投讚成票所需的費用,不會比談判達成市場交易的費用低。也就是說,是交易費用的存在使得有市場、獨裁、民主這三種不同的選擇方式,也是交易費用的存在使得相應的三個烏托邦都不可能實現!
最後的總結:政治經濟學是一個困難的領域,不是因為要使用的理論與前麵所學有什麼不同,而是人們需要竭力擺脫意識形態等主觀感情對客觀分析的幹擾—現在的人們大多都不假思索地認定民主就是好、獨裁就是壞,完全無視自古以來人類絕大部分時代使用的政治體製或公共選擇的模式就是獨裁;也完全無視即使是現代,絕大部分時候人們都不是以頻頻投票來作出決策或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