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1.印匣中的秘密(1 / 1)

京劇舞台上常用印匣,常常是新官上任,舊官捧著印匣出來迎接。舊官站在上方,高舉印匣,新官下跪,拜印如同拜君。然後是印匣的交接,新官就此上任,舊官卸任而去。一場權力的變更,也就此結束。梅蘭芳扮演女性,其中就有元帥角色。元帥也是有印匣的。出征之際,元帥為何總是威風凜凜?原因之一就在於身旁高擎這方印匣。它隻是一個用黃綢子包裹著的六麵體,卻代表著王權。有了它,就能夠調動軍隊,能夠指揮千軍萬馬。

梅蘭芳在1958年排演的新戲《穆桂英掛帥》當中,也動用了印匣。在她正愁悶之際,宋王朝把印匣送來,要她率領宋王朝的將士出征北國。這肯定是一項艱苦的工作。梅蘭芳扮演的穆桂英,回想起丈夫一家滿門忠烈,宋王朝從來不聞不問,隻有等到如今朝廷危急之時,才又想到要用楊家將了。這印匣能接嗎?不能。不能!但佘太君的態度是鮮明的:“一事當前,以國家社稷為重。你實在不肯掛帥,就讓我這個百歲之人掛帥!”真是擲地有聲的言語。穆桂英內心矛盾了,她拿起印匣,擎舉在手裏,左走走,右看看,心中情緒激湯。梅蘭芳在表現上述過程中,恰切地運用了啞劇舞蹈,沒有一句唱,也沒有一句念,就靠水袖的翻飛,就靠步伐的移動。梅蘭芳以其獨到的藝術手段,把“這一個”穆桂英演活了。觀眾很驚奇地發現,這一方印匣的六個麵都很光滑,也沒個把手去抓,梅先生是怎麼把它擎舉得如此平穩?至於劇團中的晚輩,驚歎佩服之餘,也沒人去思索。因為他是梅蘭芳嘛!梅蘭芳的演出,自然就應該出神入化嘛!唯獨來到“文革”,造反派就敢懷疑梅蘭芳了,他們心想梅蘭芳雖然已經去世,但威信還在,尤其是《掛帥》當中的這方印匣,給我們批倒他帶來多少阻攔!他們終於抄到這方印匣,使勁晃了晃,發現裏邊有響動!莫非其中藏了什麼機關?他們找來一個大榔頭,高高舉起,重重砸下,印匣粉碎了,從中滾出一顆生了鏽的鉚釘!造反派啞口無言。他們再也想不到梅蘭芳這樣一個“資產階級學術權威”,會想出這麼簡單的方法去保持印匣的平衡!

今天,中國的傳統文化人紀念梅蘭芳,也經常緬懷到這個舉動。是的,凡是有大智慧的人,經常又是非常樸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