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當時京劇還處在初級階段。北京南城有一位瞎老太太要選女婿。北京南城是平民住宅區,京劇藝人大多居住於此。老太太隻有一個女兒,非常美麗,但母親眼睛瞎了,又如何代替女兒選一個容貌清秀的男性當丈夫呢?這時有人上門,替兩個年輕人說媒,把這兩個男性都誇得天花亂墜。老太太也不多說什麼,隻選定一個吉利的日子,“讓他倆到我家來吧,我先‘看看’他倆,替我女兒選定一個吧……”那時,中國婚姻實行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老太太的老伴早死了,女兒的命運就完全寄托在老太太的選擇之中。到了“相親”的那天,兩位唱戲的年輕人穿著鮮亮的衣服來到老太太的家。老太太客氣地讓他倆坐下,分別喝茶說閑話。說著說著,老太太讓那兩個青年先後站到自己麵前,她伸出手,去摸那兩個男性的手——她是通過“摸”去仔細感覺。第一個人的皮膚粗糙,她搖了搖頭;摸後一個人的手時,老太太頓時樂了。這手細膩,想必麵貌也白淨。她握住了沒放,對介紹人說:“這位我選中了,就他吧……”她選中的人叫朱素雲,是早期一位著名的京劇小生。小生在戲裏扮演年輕英俊的男性,經常與美貌女子談戀愛,一般結婚後都能很幸福。老太太原來家裏也是唱戲的,相信“演好人的也是好人,演相貌英俊的,自然自身容貌也會差不多”的道理。於是才有了這個“摸皮膚摸出了女婿”的美談。
京劇演員是分行當的。什麼叫行當呢?就是對千差萬別的人物進行甄別。比如男性,可以分成“生”、“淨”與“醜”這樣三個最大的隊列。“生”之中,又可以分成這樣幾大類:最年輕貌美的是小生,常是念書的人,常能考中狀元而得到官職;另一類是老生,中年以上的端莊男性,往往有地位有家庭也有財產;還有一類叫武生,年輕勇猛,有武藝,常常擔任武職將軍。說到“淨”,專指那些勇猛剽悍的大將,或者山野中的俠客或盜賊。還有“醜”,是或卑微或詼諧或狠毒的人。所以當瞎老太太聽說自己選中了一位唱小生的,心裏也真替女兒高興。後來,朱素雲果然與瞎老太太的女兒結了親,始終對妻子很好。
京劇初期的藝人,經常充滿一種民間的智慧,並以此作為判斷是非、聰愚、得失的準繩。我們由此可以認為,京劇是一種“沒文化”的文化,說“沒文化”是指這個圈子讀書認字的人非常少,但在認識與把握社會上卻非常有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