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篇:戶口(1 / 1)

從我剛有記憶的時候起,戶口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就已經非常重要了。

那時是計劃經濟時代,所有的物資都是按計劃供應,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國家按人頭定量撥付,而絕大部分物資的供應隻有擁有城市戶口的人才有資格享受,農業戶口的幾乎不納入計劃供應的範疇。那時擁有城市戶口有個很專業的名字叫“吃國家糧”。而隻有吃國家糧的才有資格招工當工人,到工廠後幹一些看起來比較幹淨和輕鬆的活,每個月拿固定的收入,從此過上衣食無憂的穩定生活。而擁有農村戶口也就隻能當農民,每天臉朝黃土背朝天,日曬雨淋,天天和泥土打交道,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所以,人一生下來就擁有城市戶口固然是一件很光彩的事,通過後天的努力和機遇能夠由農村戶口變成城市戶口,也就是開始吃國家糧了,那種感覺不亞於現在中了頭彩,對整個家族都是至高無上的榮耀。而擁有城市戶口的人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上等公民,很多方麵的優越性也就跟著體現出來了。

比如說找對象,如果男方是吃國家糧的,他找對象的首選目標肯定是城市戶口的,因為他們一旦結婚小孩的戶口隨母親走,孩子今後的人生起點就在城市,不存在後顧之憂。但有時候也會找不到城市戶口的做老婆的,就隻好委屈自己找個農村戶口的,將來孩子的落腳點也就在農村了,但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誰叫自己沒能耐呢。如果女方是城市戶口,那種優越性就不言而喻了,她們一旦和人結婚,小孩的戶口自然是吃國家糧,所以她們選擇對象的空間是最大的,往往都能夠找到一個比較合自己心意的對象。至於農村男孩找城市女孩做夫妻的,不僅少之又少,其中絕大多數不排除交易成分的存在。

而我們的農村姑娘就沒有城市姑娘幸運了。當命運安排她生於農村,從她明事理的時候起,她就無時不刻地在和命運抗爭,為自己跳農門而積攢資本,而婚姻是最好的跳板,尤其是那些優秀的農村女孩。小時候姐姐喜歡帶我出去參加她們的聚會,她們正值青春年華,聚在一起的話題自然離不開各自的終身大事。年輕時的姐姐長得很漂亮,是屬於心高氣傲的那種,她曾揚言非城市戶口不嫁。雖然那時有很多英俊優秀的農村男孩追求她,她都不為所動,最終如願以償地找到了我姐夫,費盡周折後她的戶口隨著姐夫遷入城市,成為了地道的城裏人,也一度成為了父母的驕傲和我們的榜樣。姐姐在那群姐妹們中是最幸運的,其他人就沒有這麼幸運和輕而易舉了。她們中有的為了實現這個願望可以說是不擇手段,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和姐姐玩得最好的那個女孩就找了一個殘疾人,這裏我絕對沒有任何歧視殘疾人的意思,我隻是覺得漂漂亮亮的一個女孩應該可以配一個相當的,況且喜歡她的男孩又那麼多,難道戶口真的就那麼重要嗎?我第一次對戶口產生了極大的反感。

由於姐姐充分享受到了作為一個城裏人的優越感,所以要把我這個妹妹帶入城裏也就成了她義不容辭的責任。18歲剛滿,我就卷入了無休止的相親活動中。從內心上講,我很反感,但為了自己的將來,也隻能這樣。每次相親回來男方都要聽回信,姐姐都單方麵表示讚同,並極力說服我的母親。但是我卻從不表態,經常是姐姐和母親一頭熱,我卻無動於衷,姐姐經常被我的態度激怒,每次都對天發誓再不插手我的事了。隻有這時父親會不輕不重地說,急什麼急,我的妹子長得又不醜,應該可以找得到對象。這時的我是從心底無比感激我的父親的。話終究被父親言中了,我最終還是把自己嫁到城市去了。

如今我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了很多年,也漸漸地適應了城市的生活。感受到了城市和農村這些年的巨大變化,其差距正在逐步縮小,而戶口早已經不是橫亙在城鄉婚姻之間的溝壑了。

早幾天,我到派出所去幫我的一個親戚將戶口從農村遷到城市。工作人員竟用一種奇怪的眼光看我,什麼年代了,你竟然要把戶口遷到城市,現在國家對農村的政策這麼傾斜,農村肯定會越來越好,到時你想回到農村都不可能了。他們還跟我解釋說,現在的戶口政策是農村可以遷往城市,但城市不能往農村遷。聽後我恍然大悟,世界變化真的太快,想到那時在我家鄉有個女孩因為和哥哥爭著頂父親的班,而服毒自殺,如果她能挺過了那關看到現在的世界,絕對不會做傻事的。

也許還過幾年,我再講這種現象已沒有人會信了,但戶口所造成的城鄉差別的確是那個年代的特殊存在。值得慶幸的是那個年代已是過去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