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華樂在白龍堆損失五百軍士,驚動朝野,人心惶惶。國王孤莫費盡周折,方平息眾亂。王子欺君犯法,重罪誤國,被收監入獄,並公布秋後處斬,以謝天下。民眾見國王大義滅親,由是感佩,縱使列強環視,朝不保夕,亦無叛逃發生。
地底之下,牢獄,乃由人工開鑿,形成巨大石洞,四麵都是金剛岩壁,堅不可摧,整體空間特別廣闊。沒有燈火,環境幽暗,隻有無邊恐怖、潮濕和隂森。天窗離牢底足有三十丈,月光微弱,根本照射不進來,並且,這也是地牢唯一出口。各個角落中,隨處可見白色骷髏遺骸,百十具腐爛屍軀,被蛆蟲或毒蛇啃噬著,還有七十多個囚犯沒死透,蜷縮成一團,發出嘶啞模糊的聲音,也不知想說甚麽,感覺身體慢慢被蝙蝠蠶食,卻因餓極而無氣力驅逐之。血腥穢臭之氣久久充塞,隻因洞裏無風,不能吹散。
華樂坐在高阜處,淡看一切,眼都不眨一下,臉色平靜,毫無憐惜之意。這些死囚,全是外邦人士,混入國都對婼羌不利,被困於此處,任其自生自滅。而有華樂監管,點穴製服,倒是沒人吃人的現象發生,隻能被活活餓死,或難忍痛苦,咬舌自盡,抑或亡於瘟疫。
“如果沒記錯的話,我到這裏已經快三個月了。不知姝瑤過得可好。”白龍堆驚變後,兩人回到扜泥城,就分道揚鑣。華樂回到王宮,甘心伏罪,在獄中思過,直至今日。
那天窗,和井口一般,與地齊平,外圍白牆築成圓形,以作屏障。獄卒嚴密監視,輪流值守,自天牢建成以來,無一人能逃脫。有誰能一躍三十丈,到達天窗口?有了這道天險,獄卒未免懈怠,放鬆警惕,一旦長官不在,就依牆小憩。
圍牆四周,有著大大小小的樹樁。多年前,數名飛賊藏身樹林內,夜裏劫獄,雖沒成功,但荊棘灌木為掩護,全身而退。國王有鑒於此,下令把天牢四方之林木全部鏟除,挖高填低,整合成平原,站在望台上,方圓二十裏內一覽無餘。如此一來,極其隱秘的天牢,就暴露在世人眼前,不過,倒真的無人敢來鬧事。
東牆一箭之地外,一黑袍男子大搖大擺走來,漸漸靠近,兩個門吏閃出,攔住道:“你是何人?膽敢來此天牢重地!”黑袍男子拱手作揖道:“賤名不足掛齒!在下乃是樓蘭國姝瑤公主所譴之使者,有書信一封,交與殿下。”
門吏接過書信後,就催促黑袍男子快走。芝麻小吏,對彼國公主的尊使如此無禮,這般不放在眼裏,可見自尉屠耆即位以來,兩個番邦之間矛盾不淺,愈演愈烈,階級之分亦蕩然無存。
那門吏做不得主,將信轉呈典獄長。他毫不猶豫,毅然將之綁在長槍上,投入牢洞。華樂乃內功高手,立時聽到有物事擲下,一把擎住槍杆,點亮火熠子,開封閱覽。上雲:“聞君久禁囹圄,妾自恨無力相救,日益憂恐。家叔尉屠耆欲伐貴國,出師之名雖未定,料發兵之日不遠矣。盼君設法脫困,以智止戰,扶大廈於將傾之時,挽百姓於累卵之中。切記從速,姝瑤泣筆。”
華樂大驚,此刻不有多想,想查看周遭地勢,奈何昏暗難辨。略一思忖,已有主意。從遺骸中檢出一根腿骨,用破衣團團裹住一端,再抹上腐屍上的脂膏,點燃,以火取光。沿著金剛岩壁走了一圈,發現四壁光滑,無凸出石棱可以借力,任憑自己輕功超凡,亦無法躍起三十丈之高。
“可惡!究竟如何是好?我輕功提至極限,可上躍十五丈,在最高處,僅有發一招的機會。但這金剛岩壁,渾如精鋼,鐵槍無法刺進,談何以之借力?”
看著如井壁般的地牢,華樂束手無策,若是方形,沿著兩堵牆交接所成的牆角,輕易能達到天窗。自思將屍體堆積起來,也不過三丈來高,踏之上躍亦徒勞無功。又突發奇想,將一具屍體拋擲高空,自身飛速縱起以之借力,結果可想而知,純屬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