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尼爾·納素夫
愛和怨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同時存在、形影不離。有時,夫妻間愛得真摯,便恨得痛切;有時,誤解突生遂勢不兩立,誤解一釋,便和好如初。情人怨所愛的人陡生惡習,慈母恨孩子久不成材,此怨此恨中正包含著深切感人的愛。
一個寬宏大量的人,他的愛心往往多於怨恨;他樂觀、愉快、豁達、忍讓,而不悲傷、消沉、焦躁、惱怒;他對自己伴侶和親友的不足處,以愛心勸慰,述之以理,動之以情,使聽者動心,感佩,遵從,這樣,他們之間就不會存在感情上的隔閡,行動上的對立,心理上的怨恨。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令人煩惱的事情時有發生。有時,不管你願不願意,它都會突現在你麵前,給你心中留下哪怕是短暫的印象,使你感到不快、厭煩;有時,一些重大的事情突然發生了,這就可能在你的心靈深處造成重創,甚至威脅你的生活。而造成這些災難性事件的人,如果正是與你朝夕相處的人,你該如何對待他呢?
諒解和友誼
有兩個男孩子,從小學到高中不僅在一個學校裏,而且在同一個班裏,倆人情同手足勝似手足,終日相處形影不離。他倆都是獨生子,很得家長的喜愛。
一個星期天的清晨,他倆相約到海邊遊泳。夏日的海濱,細細白沙柔軟而蓬鬆,藍藍的海水不斷地輕輕親吻著他們的腳背,吸引他們恨不得一下子投向大海的懷抱中。這對年輕好勝的小夥子互相比賽著向深處遊去。突然,風雲驟變,陽光隱沒在厚厚的雲層裏,那碧綠的海水頓時變得混沌暗黑。不一會兒,暴風雨便如同瀑布似的鋪天蓋地傾瀉下來,狂怒的海水發出呼呼巨響。這兩個小夥子在滔天的白浪中與危險苦苦地搏鬥著,他們剛剛遊在一起,就被一層巨浪分開了。他們高聲喊叫著,竭力保持聯係,同時,拚命往岸上遊去。風越來越大,浪越來越高了,海浪時而像無數隆起的小山,把他們拋向高空,時而又如凹下去的狹穀,使他們掉進無底的深淵。啊,一個小夥子仍在高叫著同伴的名字,卻怎麼不見回音?他心急如焚,拚命向同伴那裏遊去。人不見了!他不顧一切地喊叫著,尋找著,直到凶猛的巨浪把他打昏。
當他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醫院的病床上,他得到的第一個消息就是好友不幸溺水身亡。後來,他傷愈出院了,但他心中的憂患卻日漸加劇。是他主動找好友去遊泳的,是他沒把好友搶救出來。他失魂落魄地終日在海邊徘徊,向著一望無垠的大海輕輕呼喚著好友的名字,但是隻有那陣陣濤聲作答。
他來到好友家裏,請求伯母的寬恕,那失去獨子的母親悲痛欲絕,終日以淚洗麵,無暇顧他,他每次都懷著一顆負疚的心情悻悻而去。
這種痛苦的心緒一直伴隨著他離開校門,走上了社會。為亡友而產生的傷感也注滿了他的新房,甚至在蜜月中也不時地影響到新婚的熱烈氣氛,這使新娘驚詫不解、思緒萬千。她看到丈夫總愛在海邊定睛佇止、魂不守舍,便生氣道:“你總來海邊,那你就去跟大海一塊過日子吧!”一氣之下,便離家而去了。妻子的離去,使他陷進了更大的苦惱之中。
一天,有人輕輕地敲他的房門。來了兩個人,一位站在門外,另一位婦人進來,輕吻了他的額頭,親切地說:“孩子,還認得我嗎?”他抬頭一看,來的正是他亡友的母親。“伯母,想不到是您來了!”他驚喜地撲上去。婦人親切地撫摩著他的頭發說:“我的孩子,過去了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我曾經對你也不夠冷靜,請你多多原諒!”說著,兩行晶瑩的淚水無聲地流淌在她那蒼白的麵頰上。“伯母!我的好媽媽!”他再也忍不住了,痛悔和歡喜的淚水盡情地湧出。然而,這已不再是難過的淚水,而是互相諒解的熱淚。她冷靜了一下,說:“我今天來,是想對你說,我從你身上看到我的孩子還活著。你為他傾注了自己的哀思,我從你的情感中感受到人生的歡樂。讓我們互相諒解吧,讓我們如同一家人那樣互相體恤吧。我從你妻子那裏了解了你的感情,我覺得你是可敬的。但是,我與你、她與你之間還缺乏諒解的精神。現在,我把她找來了,願你們永遠相互體諒,互敬互愛,白頭偕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