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寄往天國的情書(2)(3 / 3)

今夜我倆守歲過年

遠遠近近的爆竹亮響出孩子們興奮的心聲!新年到了,羊年攜帶著吉祥如意歡快到千村萬寨的大門外了,盡管離除夕交歲的鍾聲敲響還有那麼幾步路,孩子們已按耐不住激動的心跳了,跳出屋來點起爆竹,這兒那兒,斷斷續續的響聲,在喧鬧著新一代的生趣。更多的家人早已團聚在屋裏,享受著天倫之樂,享受著三世、四世乃至五世同堂的幸福。

年,是個團圓節,是個團團圓圓的節日。我卻一個人待在屋裏,不,還有你。你在微笑,用你50歲永恒的微笑注視著我,溫馨著我。父母來過,要我去新宅過年;兒女來過,接我去新宅同歡。我沒有走,不忍離去,不願讓你的微笑消失於孤單,迷散於黑暗。今夜就讓咱倆一塊守歲過年!

我捧你從裏屋走出,讓你的笑臉正對著電視機,你就閑閑適適、輕輕鬆鬆地看看電視,看看春節聯歡晚會這熱熱鬧鬧的風光吧!哦,我記起來了,不知哪位主持人說過,這已經是第22個新年晚會了,可是,我憶不起來,哪一年你這麼輕鬆地觀賞過。你總是忙,從年的這一頭,忙到了年的那一頭;從生命的這一頭,忙到了生命的那一頭。自從過門到咱家,窮光景咱就頂撐上了。那年月,過的是集體的大日子,鍾聲一響,荷鋤上工,一年忙一年,大幹到臘月二十九,吃了餃子又動手。這種窮忙,忙窮了,忙怕了,總算忙到了頭。翻過了窮忙的坡坎,日子有了起色,年也過得風光體麵了。

我們進城了,成了城裏人。可是,這過年的風味,在咱家還是農村的風味。一入臘月門,就添上了過年的忙碌。你忙著給娃兒們買新衣,置新帽,給家裏添新碗,增新碟,至少也要買個筷子、刷子、夾子,快發家嘛!臘月二十五以後,忙到了高潮,要把日子勻開了使喚。要蒸糕饃,這是過年不可少的,獻祖先要敬,給長輩親戚要敬。早早起上一大盔子麵,一團一團揉好,擀成一個個圓圓的麵片。放一層麵片,擱幾顆紅棗,再放一層麵,再擱幾顆紅棗,一層一層,一個一個,棗糕饃蒸好了一籠,又一籠。要出米糕,把雪白的糯米淘淨,把紫紅的大棗泡脹,搭好籠圈,鋪一層米,撒一層棗,蒸一會兒,再鋪米,再撒棗,一重一重鋪上去,撒上去,熱熱騰騰了一籠圈。親戚來了,熱鏊子上一煎,吃得香香噴噴,熱熱火火。還要煮羊湯,自家煮,骨頭洗得淨,腸肚涮得淨,淨得放在清水裏,亮得毫無雜色,點火去煮。先猛火燃沸,用銅勺撇去泡沫,再微火細煮,煮得雜碎軟而不過頭。撈出來扒肉,扒淨了,再把骨頭撂進鍋裏猛熬,熬出一鍋又一鍋白糊糊的燴湯。年節的時候,天還寒,親戚遠道來時,先端上一大碗熱羊湯,喝得一年到頭都是暖乎乎的。除夕這天要搭油鍋,要炸丸子,要炸酥肉,要炸麻花,要炸饊子……各色各樣的小吃食從油鍋裏黃燦燦地出來,往盤裏一擱,親戚進門,先端上桌,年的風味就撲麵而來……忙呀,忙完這一切就聽見遠遠近近的爆竹聲了。

夜幕落穩了,年的腳步臨近了,你該歇歇了,就坐下來享受一會兒電視吧,家人已閑靜下來了,對著小品開懷暢笑了。你卻還在忙,忙著把孩子的新衣取出來了,一人一套,一人一摞,新襪子要摘了商標,塞進鞋口,免得二日一早忙亂。衣服擺好了,該歇歇氣了吧!沒有,一轉眼,你又回歸了廚房,正不知你還忙些什麼,廚房裏響起了叮鐺聲,你在紮餃子餡了。從熱鬧的節目中瞅個空子,出去喚你:先來看吧,明兒再搞。你應著,卻沒有挪窩。我知道,你是要趕早,你說過,年節要早,全年都好。果然,你紮好了餡,擀好了皮,又包上了,待到晚會結束,左鄰右舍的爆竹熄寧了,一盤一盤的餃子包好了,隻待明晨,明年的第一個早晨,早早下鍋了!

你的忙碌,換得了大家的清閑;你的辛勞,換得了大家的輕鬆。每每除夕,一屋子人環沙發坐定,對著電視指手劃足,談笑風生,品味著過年的樂趣,也品味著家庭的幸福。

可是,誰能想到你這位家庭幸福的編織者會突然生病!而且,這煩人的病症竟然會奪去你的生命?

你病了,無法再像以往那樣承載歲月的重負了,是該輕鬆輕鬆,是該閑適閑適了。然而,你忙碌慣了,勞累慣了,連清閑和安逸也不會享受,忍不住要上手,要插手去幹你能幹的活兒。你病了,我該幹些活了,或者說,我該好好陪陪你了,至少過年應該和你一起守歲,一起享受享受在日後看來這千金難買的天倫之樂。孰料,身不由己,自1998年起,我竟挑起了個更重的擔子。說穿了,世事選擇咱,還不是因為咱務實肯幹,要咱在關鍵時刻去收拾那破爛不堪的爛攤子。這攤子的爛法你當然清楚,那個淩晨,你和我一起震驚,一個電話驚醒了黎明的好夢,堯廟失火了!我翻身坐起,心裏久久難以平靜。堯廟不是一般的廟宇,供奉著上古時賢德聖明的五帝中的一位——帝堯。臨汾是堯都,堯廟是堯都的象征,這標誌性文物蒙難,豈不是天降橫禍?思來想去,這廟宇是得修複。可是,我再想千遍萬遍也不會想到,主持修複堯廟的人竟會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