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後的第三天,雁門城外的匈奴屍體都被處理幹淨,李牧大軍在校場上集結,曾少牛和林宏誌也都被帶出來,混在大軍之中。這是李牧第一次將雁門數年來訓練的民軍,雁門守軍,全部集結。參戰前李牧共動員了戰車一千三百部,甲士八千人,騎兵一萬五千人,步卒八萬人,弓箭手十萬人。總兵力二十餘萬,為了集結如此大軍,李牧將雁門郡十六歲以上男丁幾乎全部征調,曾少牛似乎都在大軍之中看到了一兩個山腳村的熟人。此戰共擊殺匈奴騎兵十餘萬騎,擊斃匈奴萬夫長十五員,匈奴單於雖未找到屍體,但大戰之中擊殺的匈奴貴族就有三十餘眾。而趙軍士卒損傷不到兩萬。自戰國以來在對匈奴的作戰中沒有一個諸侯國取得過如此戰績,這一戰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大勝了。經此一役,雁門守將李牧名揚天下。
校場上李牧一身金甲銀袍,在陽光之下熠熠生輝,就像下凡的天神一般。“雁門關取得今日之功,全靠眾將用命,眾軍死戰,所謂有功者賞,有過者罰。我李牧也不是吝嗇之人,今天我就要論功行賞。”
“雁門守軍以四千兵力固守雁門,麵對十萬匈奴鐵騎十天而不破,殺敵過萬,戰至最後五百人卻不退縮,當踞首功,雁門守軍,每人賞十金,其三族之內,終身免兵役。”
陣列中那五百雁門守軍一動不動,看不出喜悲,李牧一怔,然後又說道“師帥趙讓,忠勇無畏,為國捐軀,加封為右將軍副將,其遺體送還家鄉邯鄲以國禮安葬。”五百將士這才哭倒拜謝。
李牧微微愕然,“右軍副將,司馬尚深入草原腹地,成功引誘匈奴大軍入甕,當踞二功,賞千金,我已上報邯鄲,懇請其加封為千戶侯。”司馬尚出列拜謝。
“曾少牛,出列。”李牧猛然說道。
混在軍中的曾少牛聽到這一聲猛然一驚,心裏“撲通撲通”亂跳,兩腿顫顫的走出隊列,仿佛都站不住了。
“曾少牛,你雖是無心,但卻無意間讓我知曉單於行蹤,沒有你,就沒有這次大戰,也就沒有今天的大勝。我看你資質雖然稱不上上乘,但性子尚算堅毅,我願薦你去天台山學修真煉道之術,你可願意。”
曾少牛雖然不知道何謂修真煉道,但心中對李牧又敬又怕,趕緊說道“我願意,願意。”
李牧微微一笑,剛要讓其歸隊,副將司馬尚上前在其耳邊低語幾句。李牧默默點頭,讓少牛退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