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
東周末年,王室漸微,諸侯割據,戰亂紛飛。中原之地,沃野千裏,乃天下帝王之本,誰能問鼎,便可雄霸天下,於是群雄並起,逐鹿中原,中原之民多受戰亂之苦。
在那崇山峻嶺之間的修道之人本應逍遙避世,專心修煉,以求得道,然終究抵不住俗世之擾,或為建功立業,青史留名,或為振興家族,光耀門楣,紛紛出世,以求左右局勢縱橫天下。
齊之岱宗,楚之天劍門,燕之蕩雁穀,韓之儒教,趙之道教,魏之鬼穀,秦之陰陽教,皆為當時之修真大派。各派弟子在修道有成之後都會入世,以求為本國建功立業。由於七大國之間連年交戰,各大修真門派之間的弟子多有死在敵國的修真人之手,各大修真門派之間也是世仇久遠,互相敵視。
在中華大地之外的西北苦寒之地卻有炎黃的仇敵蚩尤後裔匈奴。匈奴當初在蚩尤的帶領下與炎黃二帝爭霸中原,戰敗以後被驅趕至西北苦寒之地,雖已經過1000多年,但其重回中原之誌卻從未消退,在這1000多年間,匈奴數次入侵中原,雖未重霸中原,但其每次入侵之時,匈奴軍隊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給當地百姓帶來沉重的苦難。為了防備匈奴侵擾,北方諸國都在邊境上依附崇山峻嶺修起長城以抵禦匈奴入侵。
在趙長城的邊角上有一個小山村,名叫山腳村。由於靠近匈奴,時常受匈奴騷擾,村民常常奮起抵禦。所以民風尚武,大多凶猛剽悍,多以狩獵為生。
“畜生哪裏跑,”一聲喝罵,出自一個半大孩子之口,他看上去十二三歲左右,皮膚黝黑
雖然算不上十分俊朗,卻也不算難看,而且眉目之間隱隱露出剛毅之色,身材雖不高大,卻給人一種壯碩之感。再看那畜生卻是一頭百十斤重的野豬,看上去還比那孩子還大些,哼哼地一路逃竄,那孩子緊追不舍,那野豬被追急了一看逃不過,一頭紮進了一個灌木叢中隻露出屁股和後腿,那孩子哈哈一笑,抓住野豬的後腿,偌大的野豬卻被他像拔蘿卜似的被拔了出來。被那孩子倒拖著哼哼唧唧地前蹄扒著地拖走了。
“哇,這麼大一個野豬,這回總該夠你吃了吧。”突然從樹林裏又跑出一個孩子,圍著野豬轉了一圈,嚷嚷道。這個孩子看起來比之前的那個稍小小一些,但是眉清目秀,透出些靈動之氣。
“小誌,趕緊過來宰了這畜生,咱們好烤了吃”那壯實孩子喊道。“曾少牛你個吃貨。要吃你吃吧,我早都吃撐了。”那孩子卻不理他,自顧自地跑開了。
那壯實的孩子緊追其後叫道“林鴻誌,你別跑,過來幫我拖著這野豬。”前麵那孩子卻不理他一溜煙竟向長城上跑去。曾少牛大步緊追其後,兩人一前一後上了長城,可憐那身後的野豬被台階磕磕絆絆,竟然七竅流血昏死過去。兩人登上長城正要打鬧卻不經意間被長城下的景象驚呆了,隻見長城下麵原野之上,橫七豎八地躺著眾多屍體,再往遠處望去隻見塵土彌漫兩隊軍馬混在一起廝殺。兩人在這邊境長大,識得這兩軍之中一隊是戍邊的趙軍,另一隊人馬雖少,卻是剽悍異常,正是匈奴。
那匈奴人數雖少,卻是剽悍異常,趙軍漸漸抵擋不住,眼看就要潰敗,卻見正南方塵土飛揚,旌旗上寫著一個大大的“{李”字,領頭一人,器宇軒昂,年紀大約三十多歲,頃刻間跑到交戰之處,大手一揮,身後大軍立馬分出兩翼,將交戰軍隊包圍起來,然後大喝一聲“歸隊”,正在交戰的趙軍立馬退出戰圈,匈奴呈現出被包圍之態,趕緊縱馬突圍,卻被趙軍奮力擊回。領頭那軍人大喝一聲“東箭西盾”那東邊半圈趙軍立馬拿出弓箭,西邊半圈趙軍卻拿出盾來。然後聽到領頭軍人大喝一聲“放箭”,隻見箭如飛蝗,那匈奴雖然凶猛剽悍,卻也是難以抵擋陣陣箭雨,紛紛中箭墜落馬下。趙軍卻是有盾牌護體,未傷一兵一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