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①秋夜曲:樂府《雜曲歌辭》。原詩兩首,這是第二首。②桂魄:月亮的別稱。傳說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所以又稱月亮為“桂魄”。③輕羅:輕而薄的絲織品。④銀箏:裝飾精美的箏。箏:彈撥弦樂器。
長信怨
王昌齡
【原文】
奉帚平明金殿開①,暫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②。
【解析】
題目一作《長信秋詞》,原詩五首,這是第三首。屬樂府《相和歌辭·楚調曲》。長信怨,就是《長信宮怨》。長信宮是漢朝太後所居之地。漢成帝原先最寵愛班婕妤,後來又寵愛趙飛燕姐妹,班婕妤感到處境危險,便請求到長信宮去侍奉皇太後。本詩便是借這個曆史故事詠歎失寵宮妃的悲涼遭遇,也從側麵批判了帝王愛情的虛偽。
【注釋】
①奉帚:捧著掃帚打掃宮殿。奉,同“捧”。平明:天剛亮。金殿:指長信宮。②昭陽:漢宮殿名,趙飛燕姐妹居住的地方。
出塞
王昌齡
【原文】
秦時明月漢時關①,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②,不教胡馬度陰山③。
【解析】
《出塞》是樂府舊題,屬《橫吹曲辭·漢橫吹曲》。內容多寫出入邊塞征戍之事。本詩托借泰朝的明月和漢時的關塞,指出邊境爭戰綿延無休止,征人辛苦,家庭離散,盼望能有英武的將領,鎮守保衛邊疆。此詩字數雖少,然寓意深遠,曾被人譽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
【注釋】
①關:關塞。秦月漢關為互文見義,是泛指;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塞。②龍城:即盧龍城,在今河北省盧龍縣。龍城飛將:指漢武帝時鎮守邊疆的名將李廣,匈奴稱之為“漢之飛將軍”。③陰山:山脈名,西起河套,東與興安嶺相接。橫跨今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古代北方的天然屏障。
清平調三首
李白
【原文】
雲想衣裳花想容①,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②,會向瑤台月下逢。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③,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
【解析】
三首詩將木芍藥(牡丹)和楊貴妃交錯而寫,花即是人,人即是花,人與花渾然一體,同蒙唐玄宗的恩澤。第一首讚頌揚貴妃如花似仙。第二首說和這樣的美人一起,勝於楚襄王夢與神女幽會;趙飛燕也隻有依恃新妝才能和她媲美。第三首說名花和美人得到君王的寵愛,縱有無限春愁、春恨,也都消除盡了。這三首詩在當時即深為唐玄宗所讚賞。
【注釋】
①想:像。②群玉:山名,神話傳說中的西王母所居之地。③名花:指牡丹花。
出塞
王之渙
【原文】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解析】
詩題一作《涼州詞》。據唐人薛用弱《集異記》記載:開元年間,王之渙與高適、王昌齡到酒店飲酒,遇梨園伶人唱曲宴樂,三人便私下約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詩篇的情形定詩名高下。結果三人的詩都被唱到了,而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則為“黃河遠上白雲間”,王之渙甚為得意,這就是著名的“旗亭畫壁”故事。此事未必實有,但表明此詩在當時已成為廣為傳唱的名篇。
金縷衣
無名氏
【原文】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解析】
《金縷衣》屬樂府《近代曲辭》,《全唐詩》列入無名氏之作。這是中唐時的一首流行歌詞,據說元和時鎮海節度使李錡酷愛此詞,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歌詞的作者已不可考,有的唐詩選本徑題為杜秋娘作或李錡作,這是不準確的。詩的主旨是勸人愛惜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