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來排斥寫序,總覺得該寫的都應在內文寫明了。題外的話,說得多了,未免矯揉造作,招人煩。但這一部寫完了,卻是意猶未盡。互聯網行業經曆了太多的風風雨雨,當你拿著顯微鏡去觀察時,就會發現,有著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恩怨情仇,可以,也值得去訴說。於是乎,特立此序,權作讀者了解內文的窗口。

言歸正傳。

我深知,寫透互聯網,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大框架下,將中國,乃至全球知名的IT企業和那些指點江山的大佬們,裝進一個籮筐,用小說的形式去表達,更是極費腦子之事。這裏麵,有我認識的局限性,也有時代的局限性。我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地,盡力地在曆史的洪流中,探索她的本質,摸清她的脈絡。想要寫透,首先要悟透。從互聯網登上曆史舞台至今,互聯網最為顯著的特點是什麼?或者,該用什麼樣的一個詞,精準地概括互聯網?

思索數日,我想到了“戰爭”這個詞語。唯有戰爭,沒有硝煙的戰爭,才是這個行業的主旋律。往下細分,大致有三種戰爭形式:第一種,同領域戰爭,比較典型的有新浪、騰訊、搜狐和網易四大門戶間的明爭暗鬥,盛大、網易和金山曾在網遊領域的三足鼎立,阿裏巴巴、卓越亞馬遜、京東商城和當當網對電子商務領域的攻占。百度和雅虎中國以及3721角力搜索引擎。第二種,不同領域間的混戰,想象力有多大,互聯網這塊大蛋糕就有多大。在同領域獲勝的指揮官們,為了擴張,更為了一統天下,勢必會踩過界,蠶食不同領域的地盤。從騰訊插足門戶網站,到盛大突襲新浪,再到3B、3Q,一直到如今上演的是阿裏、騰訊和百度間的BAT大戰。一場互聯網界的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已點燃,爆發。第三種,多年前,我們在討論全球化時,等同於美國化。無疑,現在的全球化,已經被貼上了中國化的標簽。為此,眾多的國際巨頭也紛至遝來,搶灘中國市場,加入了戰局。所以,“土洋”大戰,亦是值得濃墨重彩的一筆。但“土洋”大戰,幾乎都遵循著一條規律,不可一世的洋巨頭們,紛紛落敗。百度將穀歌踢出局,阿裏巴巴把eBay踩在腳下,還順帶著革了沃爾瑪的命。究其原因,水土不服。所謂的水土不服,往往會經曆四個階段,看不到,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指揮官的用兵之道,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之一。馬雲、馬化騰、李彥宏、丁磊、陳天橋、張朝陽、周鴻禕、劉強東、李國慶等等,這些人皆是傑出的指揮官。江湖人曾有論調,說是陳天橋和馬化騰代表了業界的兩極,陳天橋“疾如風,侵略如火”,馬化騰則是“徐如林,不動如山”。指揮官的個性決定了他的排兵布陣,聽起來,略顯狹隘,卻也不無道理。一個人的個性,最為直接的表現,是說話的藝術。互聯網這個大戰場,有四位指揮官的說話風格尤為明顯,自成一派。一是丁磊,你拋磚,他會往回縮。你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會反問:那你怎麼看?言語間,丁磊是一團海綿,不吸幹你不罷休,為了吸幹你,他會誘敵深入,把你拽進他的話題周旋,直到徹底把你搞暈。二是陳天橋,你一拋磚,他就鋪天蓋地地侵略過來,非殺到老巢,否則決不罷休。三是馬化騰,他和丁磊與陳天橋都不同。你一拋磚,他會接著。不過,不會反拋過來,而是扔在地上。你再拋,他再接,還是扔在地上。馬化騰的風格,是維持住楚河漢界。他不過來,你也甭想過來。四是馬雲,你攻過去,他跳起來,雲裏霧裏,聲東擊西。你再遞上,三兩下就被搞暈了。攻也沒得攻,守也沒得守。馬雲一玩起飄逸,沒幾個人能看得懂。丁磊退,馬化騰守,陳天橋地麵進攻,馬雲空中打擊。某種程度上,馬雲和陳天橋是一派,天生領袖,氣勢大,煽動力強。雖不懂技術,做戰略卻是一流。丁磊和馬化騰是另一派,技術出身,工程師思維,靠產品做大,屬於沉潛型領袖。其他的指揮官,都可以對號入座,納入這兩大類別。

既然是戰爭,就存在著盟友,也存在著敵人。互聯網歸根到底是生意場,生意場上,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隻有永恒的利益。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為利益,盟友可以變成敵人,反之亦然。雅虎一手培養大了穀歌,日後,穀歌卻成了雅虎在美國最大的敵人。百度曾把穀歌踢出中國市場,在上市時,又尋求穀歌的資助。雅虎從阿裏巴巴的口中搶走了3721網,後來,楊致遠和馬雲又實現了“聯姻”。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有人說,眼下的互聯網格局像極了曆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群雄逐鹿。也有人說酷似三國,真正有實力一統江山的是阿裏、騰訊和百度。剩餘的,不足掛齒。在我看來,更像是“二戰”時期的軸心國和同盟國間的對峙。軸心國以阿裏巴巴、奇虎360和新浪為核心,同盟國則是騰訊加百度再加京東商城。阿裏巴巴是德國,近兩年,一口吞下了高德地圖和UC等優質資產,快如閃電,神似當年德軍閃電戰拿下歐洲諸多小國。趁著整體上市,馬雲的實力,達到了頂峰。奇虎360是日本,你可以痛恨周鴻禕,但不可否認,奇虎360的戰鬥力不容小覷,但周鴻禕好劍走偏鋒,有點當初日本的意思。至於日趨式微的新浪,玩資本運作有一套,玩產品卻不行。如同當年的意大利,充其量隻能算是湊數,影響不了大局。說完了軸心國,再來侃侃同盟國。毋庸置疑,偏居深圳一隅的騰訊,是業界布局最廣,構架最完善的企業。因地理位置優勢,一直悶聲發大財,手法和“一戰”以及“二戰”時的美國如出一轍。直到周鴻禕的360安全衛士進攻騰訊的電腦管家,馬化騰才不得不參戰。李彥宏的百度,戰略意義重要,雙線作戰——西線瀏覽器和阿裏的UC,東線搜索引擎應戰奇虎360。當初的蘇聯,亦是如此,飽受同時陷入歐洲戰場和亞洲戰場之苦。京東在電商領域和阿裏巴巴是宿敵,如同“二戰”時期丘吉爾帶著英軍正麵對抗德軍一般,關係到歐洲戰場的戰局。剩餘的各國,有些在私下觀望,有些正在秘密結盟,還有保持中立者。不過,戰爭格局像“二戰”,戰果卻未必。至少從目前來看,BAT三家的構架,不分伯仲,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