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想動筆寫此書,但由於自己的寫作能力和水平有限,恐怕寫出來的東西難以引起人們閱讀的興趣,也擔心從內容、觀點、故事情節等方麵把握欠準確,給人以生澀之感或者在政治上惹出什麼麻煩。
但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一個多年的黨的幹部,-個作家,有責任在黨的“解放思想、事實求是”的思想路線指導下,把自己所知道的,所感受的,所理解的東西寫出來,交給讀者們去鑒別、去識別、去思考,也交給社會去檢驗,以從中吸取教益,去弊存利。
在動筆寫後記之時,首先想起了一個詞語,叫“反芻”。“反芻”一詞的本意是寫動物的一種功能,即有這種功能的動物將吃下去的食物再返回口腔重新咀嚼。重新啦嚼是為了更好地消化,更好地消化是為了更好地吸收。“反芻”本身是一係列的物理運動過程和化學變化過程。
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處於不停的發展變化中,而這種發展變化,是在舊事物基礎上的發展變化,是在舊事物基礎上的改革創新,是對舊事物中不合理因素的拋棄。
我黨從1978年12月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結束“以階級鬥爭為綱”,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至今已經有27個年頭。這27年來,黨和國家通過對我國經濟體製和政治體製改革,使我國在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上取得了非常重大的、舉世矚目的成就。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更是呈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良好局麵。這種大好形勢的出現,與我們黨在改革過程中大力推進民主政治建設有極大的關係。它得之不易,來之艱辛。
一位現代文學評論家說過這樣的話;文化的一切遠征和遠航,必須與文化的回眸與反芻同步。否則對曆史的無知與對昔日的陌生,將使我們越發誤解當代現實,淡化或者濁華了對今天的思考和感受。
這是一種真知灼見。
這是一種提醒和警示。
隻有知道過去才能明白現在。
隻有總結過去才能理解現在。
隻有不忘記過去才能促進現在。
前車之鑒勿忘,也不能忘。願過去的警示,成為我們現在堅決貫徹黨的“科學發展觀”,構造和諧社會的不竭動力,成為落實“一切以人為本”的方針的根本基礎。使生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每一位公民不再感受到政治壓抑。使工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種不同所有製、各種不同行業、不同崗位上的人們充分感受到政治的陽光、自由和幸福,感受到發揮智力和能力的充分空間,進而激發大家熱愛民族、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事業的高尚情操,激發全體人民為建設社會主義祖國而開拓拚搏、奮發創新、勇於奉獻,不怕犧牲的內動力,使中華民族上下同心,團結一致,排除萬難,為振興祖國、強大祖國、繁榮祖國而竭盡全力的奮鬥!
此書在寫作和出版過程中得到許多熱情朋友的關心和幫助,在此謹表忠心感謝!
作者
200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