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天下將亂(討伐董卓必要的。)(2 / 3)

這時,虎賁中郎將袁術也在洛陽統兵,聽到何進被殺的消息後,便放火燒毀了南宮,並追殺張讓等人。

張讓和中常侍段矽慌忙劫持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半夜出逃至黃河渡口小平津(今河南省鞏縣西南)。

行進中的董卓遠遠望見京城一片火海,知道情況有變,打聽到少帝在北芒,董卓又急忙率兵前往。

少帝被蜂擁而至的大軍嚇得驚慌失措,淚流滿麵。

董卓威風凜凜,大搖大擺地走上前去參見少帝,並且向他詢問事變經過。

少帝結結巴巴,語無倫次,倒是站立一旁的陳留王劉協主動上前向董卓講述了整個事變的經過,敘述毫不含糊,條理清楚。

當時,劉協隻有9歲,比少帝還小整整5歲。

董卓大為歡喜,認為劉協要比劉辯強得多,而且又因他是董太後親自撫養的,於是,便有了罷黜劉辯、擁立劉協的最初念頭。

陳雷在府邸內,手中接著情報。

心中大驚不已,他原本以為,因為自己的來到,這個副本會因為他這隻小蝴蝶,然後,會與曆史大不相同。

可是,現在看來,基本上都是一樣的。

董卓此時,也和曆史上一樣,使出了**計:長期統兵打仗的董卓深深體會到:要想征服百官,控製朝廷,必須先得掌握強大的軍事後盾。

初到洛陽時,董卓部屬的兵力不超過3千人,為了一開始就給洛陽造成一種強烈的軍事威懾影響,他每隔四五天就命令所部晚上悄悄溜出洛陽,第二天早上再浩浩****開進洛陽,戰鼓震天,旌旗招展,儼然千軍萬馬源源不斷。

包括朝廷官員在內的所有洛陽人們,都被董卓如此強大的實力所嚇倒,不敢有絲毫越軌行為。

陳雷每天,都派斥候,隨時隨地的觀察著洛陽的一舉一動。

隨著他對曆史的了解,他知道,不久後,董卓就要廢帝了。

十八諸侯聯軍也要進軍了。

不久,情報到了:在一次會議上,董卓肆無忌憚地說:“少帝愚昧懦弱,不能敬奉宗廟,沒有資格擔任天下的君主。

為了國家和漢室江山著想,我想效法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的故事,廢掉少帝,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天子!”在場官員大多懾於董卓的**威,對他獨斷專行、隨心所**的行為敢怒不敢言。

隻有尚書盧植當麵提出反對意見,認為少帝隻是年紀幼小,行為品性根本就不能與太甲和昌邑王相提並論。

董卓大怒,沒想到盧植如此不敬,膽敢當眾反對自己,便立即命令士兵將他推出斬首,幸虧侍中蔡邕極力勸阻,盧植才免於一死。

之後,董卓廢掉少帝,將他貶為弘農王;另立陳留王劉協,即為漢獻帝。

陳雷又看到了另一封情報:董卓改立獻帝之後,將自己升遷為太尉,成為三公之一,掌管全國軍事和前將軍事務,後又自封郡侯,拜國相,躍居三公之首,掌宰相權。

董卓雖然名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相,但實際上卻遠遠超越皇帝,享有“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等特權。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自己加官進爵後,董卓還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權,大肆加封董氏家族成員。

他首先封自己的母親為池陽君,越禮配備家令和家臣,地位與皇家公主相當。

同時,董卓又拜弟弟董旻為左將軍,封雩侯,另外還封自己年幼的孫女為謂陽君。

更有甚者,“卓侍妾懷抱中子,皆封侯,弄以金紫”。

為了更有效地控製皇帝,董卓不顧朝臣反對,脅迫獻帝將都城從洛陽西遷至長安。

董卓還無視禮製和皇威,在自己的封地修築了與長安城牆規模相當的塢堡,高厚達七丈,明目張膽地用“萬歲塢”來命名,並規定,任何官員經過他的封地時,都必須下馬,恭恭敬敬地對他行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