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①金猊(ní):獅形銅香爐。②紅浪:形容被子未疊好之情狀。③秦樓:指自居的住所,春秋時人蕭史善吹笛,作鳳鳴。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為築鳳台以居,後二人仙去。人稱鳳台為秦樓。見《列仙傳》。

醉花陰

李清照

【原文】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①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②,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解析】

本篇是重九佳節為懷念丈夫而寫的閨怨詞。關於這首《醉花陰》詞相傳有一個故事:“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致趙明誠。明誠歎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忘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隻三句絕佳。’明誠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見元伊世珍《嫏娠記》)這個故事不一定是真實的,但它說明這首詞的最後三句確乎佳妙。煞拍三句中“消魂”,深化篇首“愁”字,由“愁”而致人瘦,見出離愁之苦。簾外黃花與簾內佳人,相互映襯,形神酷似,同命相恤,物我交融,創意極美。

【注釋】

①瑞腦:名貴的香料,一稱龍腦。金獸:獸形銅香爐。②紗廚:碧紗帳,夏天用來避蚊蠅。

聲聲慢

李清照

【原文】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①。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②,怎一個愁字了得。

【解析】

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為抒發家國身世之恨而作的。上片開筆連用七組疊字來概括悲淒孤苦的心境,奇特、生動準確。接著借急風、寒雁來襯托愁情。下片繼續借眼前景物來傾訴愁情。“滿地黃花”及“梧桐更兼細雨”,使整首詞籠罩在一片淒涼悲苦的氛圍之中,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結句,似結非結,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窮。

【注釋】

①將息:調養休息。②這次第:這光景,這場合。

念奴嬌

李清照

【原文】

蕭條庭院,有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險韻①詩成,扶頭酒②醒,別是閑滋味。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麵,玉闌幹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③,多少遊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解析】

此詞為李清照前期春閨獨處時的懷人之作。詞的上片寫愁緒,寫心事。通過寫寒食節來臨前的淒風苦雨使作者心“惱”,表現了作者的愁思之苦。詞的下片抒寫春寒的淒清和作者的百無聊賴,雖抒愁怨,但“清露晨流”以下五句描繪春日遊興,暗寓詞人的希望,懷人的憂傷,遠不似後期詞的沉重。反映了作者前期閨怨的典型的心態。

【注釋】

①險韻:以冷僻字押韻。②扶頭酒:易醉之酒。賀鑄《南鄉子》:“易醉扶頭酒,難逢敵手棋。”③引:剛剛滋長。

永遇樂

李清照

【原文】

落日溶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①,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②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③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④。鋪翠⑤冠兒,撚金雪柳⑥,簇帶⑦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⑧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解析】

此詞為李清照晚年的作品。上片起筆寫元宵佳節日暮時分的“融和”景象。中間插入“豈無風雨”之語,體現出作者飽經滄桑的憂慮心態。似暗寓詞人對世人苟安現狀的某種警告。下片以細致的筆墨追憶昔日汴京的元宵盛景,與如今之憔悴神態、寥落心理形成強烈反差,抒發了作者對故國的深情思念,而表達得極其含蓄。

【注釋】

①吹梅笛怨:古笛曲有《梅花落》,調子哀怨。②次第:轉眼間。③中州:今河南省地,古稱中州,此處指北宋汴京。④三五:正月十五日,指元宵節。⑤翠:翠鳥羽毛。⑥撚金雪柳:婦女頭飾,以絲綢或彩紙剪成。⑦簇帶:插戴,宋時俗語。濟楚:齊整。⑧怕見: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