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金融體係及其功能(1 / 3)

一、金融與金融體係

金融(Finance)就是資金的融通,即由資金融通的工具、機構、市場和製度構成的有機係統,是經濟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金融係統中個體與整體的差異,我們可以把金融劃分為微觀金融和宏觀金融兩部分。微觀金融(Micro-finance)

是指金融市場主體(投資者、融資者;政府、機構和個人)作為個體的投資融資行為及其金融資產的價格決定等微觀層次的金融活動。宏觀金融(Macro-finance)

則是金融係統各構成部分作為整體的行為及其相互影響,以及金融與經濟的相互作用。

金融體係(Financial System)

是各種金融工具、機構、市場和製度等一係列金融要素的集合,是以各個微觀主體個體的投融資行為為基礎,工具、機構、市場和製度等構成要素相互作用並與經濟係統的其他子係統相互作用的一個有機係統。它通過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發行證券、交易證券、決定利率、創造金融產品並在市場流通等金融行為,實現把短缺的可貸資金從儲蓄者轉移到借款者手中,以購買商品、服務和投資,從而促進經濟增長、滿足人民生活需要。

二、金融體係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為了更好地理解金融體係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我們首先考察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一)經濟體係中的流量

一個經濟社會麵臨的三大基本問題是:生產什麼商品和生產多少?如何生產?為誰生產(〔美〕薩繆爾森,《經濟學》(第十四版,中譯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6年。)?這就是如何進行資源配置的問題。因此,經濟的基本功能就是分配短缺資源,如土地、勞動力、管理技術、資本以及社會生產和生活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務。但是,這種分配並不是無償的,而是有償的。也就是說,獲得資源者必須為其獲得的資源支付相應的報酬。因此,一方麵,經濟社會通過市場交換等方式將短缺資源分配給最需要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另一方麵,獲得資源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為其獲得的資源支付相應的報酬。因此,一個經濟體係必然形成資源和產品與支付資金的流動。

從內循環是物質商品和服務流,外循環是資金流。物流和資金流是經濟體係運行的兩大基本流量。在經濟運行中,這兩大基本流量互相依賴,互相補充,缺一不可。在現代經濟條件下,資金的流動主要通過金融體係來實現。

(二)金融體係的資金流動

在經濟體係中的任何時間,總有一些人和機構的資金存在富裕,需要進行儲蓄;而另一些人和機構存在資金缺口,需要融入資金。金融體係為資金富餘者和資金短缺者之間的資金融通提供了有用的渠道。因此,金融體係中的資金流動不僅是為了滿足經濟支付的需要,而且是為了滿足資金需求者融入資金、資金富餘者融出資金的需要。而後者已經成為現代金融體係最基本的功能。

在金融體係中,一部分資金通過像銀行這樣的金融中介機構從資金盈餘部門流向資金短缺部門;而另一部分資金則不通過銀行而是通過金融市場直接流向資金短缺部門,以滿足其部分資金需要。前者稱為間接融資,後者被稱為直接融資。正是通過金融體係中資金的流動,滿足了資金短缺者融入資金和資金富餘者融出資金的需求,從而有利於經濟體係中的儲蓄順利地轉化為投資,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三、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

從根據資金從供給者流向需求者的渠道差異,可以將金融體係的融資方式區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種類型。

(一)直接融資

在直接融資(Direct Financing)

過程中,資金短缺單位通過向資金盈餘單位出售股票、債券等索取權憑證而直接獲得所需資金;資金盈餘單位通過購買並持有這些索取權憑證而獲得未來的本息收入(債券)或股息分紅(股票)。我們通常稱這種產生於直接融資過程的索取權憑證為初級證券(Primary Security)

,或直接證券(Direct Security)。它們是非金融機構如政府、工商企業乃至個人所發行或簽署的公債、國庫券、債券、股票、抵押契約、借款合同及其他各種形式的票據等。對於資金融入單位來說,這種證券是一種負債;對於資金融出單位來說,這種證券是一種資產。這種證券化的資產大多數可以在金融市場上流通轉讓,具有較高的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