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正在園子裏修剪花樹,康熙皇上的貼身大太監李公公匆匆來府,跟王爺說,要他帶兩名侍衛進宮見駕,皇上與九千歲有要事相商。同時要將盤龍斌鐵棍帶上。”
什麼都來不及詢問,王爺就回了翼然樓,穿上朝服,戴上朝帽,拿著盤龍镔鐵棍,和田亮、納蘭二人坐著府上的馬車進宮了。
今天是個大朝會,文武群臣人數很多,都聚在大殿裏。王爺三人進來的時候,這些人主動讓出一條路來。
王爺是不跪康熙的,康熙走下丹墀,把王爺攙扶到龍椅旁邊的太師椅上。他自己坐在龍椅之上,很平靜地對大太監李德全吩咐道:“宣旨。”
“嗻!”李德全很有派頭地展開手裏的皇綾聖旨,底氣十足地說:“聖旨下!”
文武群臣“刷刷”跪了下來,靜靜地等待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愛新覺羅?福佑,曾經在萬馬軍中救護過太宗皇帝,在木蘭秋狩中救護過世祖章皇帝兩代大清君王的性命。自順治十六年四月初一迄今為止,已經通過順治皇帝、康熙皇帝、太皇太後向國庫上交經商款項一千萬兩,功勳卓著、永彪青史!故大清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冊封愛新覺羅?福佑為大清國輔政太上皇!同時領瑞親王、逍遙王、八省藩王之職!歲俸銀按親王爵位高低分別認領。武英殿大學士納蘭?明珠,出於對瑞親王功高蓋世的妒忌,三番五次詆毀瑞親王,現請九千歲輔政王按康熙八年五月之聖旨,舉起盤龍斌鐵棍,擊打納蘭?明珠這個佞臣!直至打死為止!”
王爺聽了這段聖旨之後,嗬嗬而笑:“皇上啊,您這是為難老夫呢。您也知道,老夫是佛門中人,不殺生,納蘭?明珠雖是不折不扣的的佞臣,也不該死在老臣的棍下,這樣,老臣隻打他一下,以示懲戒。但願皇上以後不再被這個宵小之輩所蒙蔽。”王爺的意思很清楚,如果不是你這個當皇上的一味寵溺,再大膽的佞臣也不敢囂張到三番五次詆毀勞苦功高的自己頭上。
王爺拿起斌鐵棍,對匍匐於丹墀之下的納蘭明珠打了不輕不重的一棍。他根本沒用力,因為一旦用力就會打死這個可惡的佞臣,自己破戒殺生,手上沾到獻血。
就這一棍就差一點把納蘭?明珠的腰梁骨打塌!納蘭明珠悶哼一聲,倒在丹墀之下。立刻有太醫前來驗傷,高聲說道:“納蘭大學士身心無損,隻是後背有個印子而已。”朝臣哄笑不已。
原來,今天的朝會上,康熙皇上說到撤藩,想起來皇伯父已經給國庫送進去一千萬兩白銀,很是感慨,就在朝會上跟諸位文武大臣說了。大家都很佩服九千歲的高風亮節。就在這個時候,納蘭明珠站出來說:“奴才剖肝瀝膽,冒觸犯龍威之險冒死進諫。瑞親王經商本身就是一個陰謀!他就是借著這個經商的幌子收買人心,實現他當皇帝的美夢。您想想,當年太宗欲立其為儲君,他推辭了,那不過是掩人耳目,世界上有不想當皇帝的人嗎?當時他剛剛從寺廟裏還俗,要人脈沒人脈,要勢力沒勢力,當了皇帝也坐不穩龍椅。那個時候他是個什麼狀況?現在是什麼狀況?奴才聽說他的師父給他立過約法三章,您信嗎?哪個師父不想讓自己的弟子出人頭地?哪個人傻到到手的皇太子都不要?……”
康熙皇帝拍著龍案罵道:“你還反了!這樣中傷朕的皇伯父!陳詞濫調!小魏子,你去瑞府找皇伯父,讓他把镔鐵棍帶來!”
王爺不知所以地就給找來朝堂,皇上讓明珠把方才的話再說一遍。明珠雖然害怕,也得硬著頭皮上架了。
王爺聽完明珠的慷慨陳詞,朗聲大笑。
“明珠大學士,本王真的為你感到可惜了。你的學問是人很多人所不及的。但是你的人品本王不能恭維!本王本不想和你辯論什麼,今天就好象應該說幾句了?記得康熙初年,京城和周邊的縣份遭遇雪災,大學士的府上不是也做過舍粥的善舉嗎?你那個時候就想篡位了?你舍粥也是刁買人心嗎?本王再告訴你一遍,經商的事當年是大行皇帝準許的、當時的太後點頭的,本王不過就是想給國庫裏增加一點銀子,讓皇上在銀子的問題上少為難一點。本王經商的銀子都是自己掏腰包的,就象你家夫人的首飾想給誰一件就給誰一件,不容置喙!本王的東西給的都是貧苦人家,他們進城都很少,而且賣布的車沒有貼上本府的標簽,東西是誰給他們的他們都不知道,何謂刁買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