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藍色太陽(2 / 3)

風從雲是一個孤兒,小時候,父親是一家小煤礦的工人,在一次礦難裏被活埋。母親一直體弱多病,在得知父親遇難,精神也跟著崩潰了,不多久,得了重病,也離開人世。

小煤礦在出事後,給每個遇難人家屬一筆錢,母親多病的原因,一家負債累累,這筆錢用在還債後,就所剩無幾。

那年,他九歲。

撫養一個九歲的小孩,對於眾人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麻煩,況且又不是自己親生骨肉,誰也不願做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風從雲的親人並不多,特別是很親那種。被眾親戚推來讓去,終於有一個關係很遠的親戚想到了辦法:“我有一個朋友,在縣城裏開了家小餐飲,正好缺個幫忙的人,讓他去試試也好。”

眾親戚眼中閃著精明的光,異口同聲讚同這事。

在餐館裏,風從雲幾乎什麼事都做,洗碗,掃地,上菜,洗菜,下廚……有時候忙得隻恨自己沒有八個頭,十二隻手。

一個月下來,做的事情是最多的,得到的不過是一張印有偉大人民領袖頭像的紅色大鈔。

這點錢,要不是吃的住的地方都是餐館裏“親戚”提供,連一個月的飯錢都不夠。盡管如此,他每月還是能存下50元。

低等的身份,同齡的孩子都不跟他來往,有的隻是指著他對別的孩子說:“看那臭小子,書都沒有讀過。”

實際上,風從雲當然上過小學,而且成績優秀得讓許多孩子的家長嫉妒,導致家長總會心理不平衡的對不成器的子女說:“你看看你們學校的風從雲同學,才9歲,就讀到了六年級,而且還能拿全班第一。”

一般這個年齡的孩子,都在讀三年級或者四年級。而風從雲是個特例,連跳兩次年級,成為比較少見的少年天才。

小學剛畢業,拿到畢業證,想不到家裏就發生了如此變故,甚是可惜。

風從雲不甘心就這樣低人一等,每月除了生活必需品外,能節約的盡一切努力節約,他也會克製自己,告誡自己,錢不能浪費在這些無用的東西上。

他要讀書,而讀書需要花錢,花很多的錢。

“你這個孩子,每天沒事的時候也不看著店裏,要是有人來了怎麼辦,你不要每天拿著一本書在這裏看。你的成績就是再好,哪怕是全國第一也沒用,你根本就沒錢上學,看這些學生看的課本又有什麼用。沒老師教,你能學到多少。現實點吧,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這無用功上。”店裏的老板見到風從雲的時候總是會這樣說。

其實,老板的時間大多數才是浪費在無用功上,每天總是無所事事,不是打牌,就是跟幾個人一起喝酒聊天。

風從雲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反而比一般人更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沒親人的孩子更早當家。

隻是風從雲覺得自己咽不下這一口氣,憑什麼別人有父母,憑什麼隻有別的孩子能讀書,憑什麼自己就不行。有時候,他也會心灰意冷,將幾本從別的高年級學生買過來的舊書丟到一旁,幾天都不再理會。

但沒過幾天,他發現人生真的太無聊了,他沒有夥伴,沒事的時候隻能在餐廳裏看電視,或者躺在床上失神。還是找點事情做下,就不知不覺翻起那些被他冷落的書本。

風從雲學習有天分,但畢竟隻是個小孩,能有多強的自學能力。書裏大量羞澀難懂的知識常常令他困惑。有空的時間,他總是會想辦法跑到最近的書店去翻閱同步課本的學習資料。最讓他感到無奈的是英語,一門絕對不可能無師自通的科目。他忍痛花了一張紅色大票子才弄來一個簡陋的隨身聽跟一盒英語課本同步朗讀磁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