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雪漫甲子夜將明(1)(1 / 3)

(一)

1942年2月5日,日軍12軍12個大隊出動掃蕩臨朐、博山以南地區,處於魯中腹心的魯蘇戰區總部不能像以往那樣安逸度日了,不得不向東轉移。2月8日,於總部被包圍於台(兒莊)濰(縣)路北園河一帶,於學忠率騎兵連突圍而出,總部機關仍擁擠在小村子裏,直等半夜,篝火四起,仍停止不前。這時,關押在於總部監獄裏的萬毅,被特務4連押著一起轉移,萬毅說通4連連長金萬普帶他去見於總部王靜軒參謀長,王靜軒曾任東北講武堂第2總隊長,與萬毅有師生之誼。見麵後倒也客氣,萬毅說:“老師,老在這裏幹什麼?還不快走!”王靜軒說:“現在等情報。”萬毅說:“不能再等了,乘天黑衝過去,偌長的一條台濰路,鬼子不會擠滿的。”萬毅建議,貼著停溝,奔小窯方向穿過去,其理由是:這一帶是萬仙會的地盤,大漢奸於經武住在小窯,鬼子不會去,萬仙會力量有限,大隊人馬通過不會怎麼的。王靜軒心動了,但擔心沒有向導,萬毅自報奮勇:“這帶地形我熟悉,如信任,我跟前衛連帶路。”王靜軒接受這一建議,乘著黑夜,萬毅率領4連,引導於總部突出重圍,越過台濰路後,總部機關繼續南下,進入111師防地,日照、莒縣交界的甲子山區。於總部後方,由特務團2營掩護,進駐於家半台一帶,萬毅亦在其中。

日軍跟蹤追擊於總部,分東西兩路奔襲駐在甲子山區的111師師部。正逢舊曆壬午新年,人們仍沉浸在節日喜慶的氣氛中。2月18日(正月初四),一場大雪覆蓋著一座座山頭,一條條溝壑,一個個村莊,前一個晚上,師參謀處已得到情報,日莒公路各據點日軍增兵,333旅旅長親下手令:“謹防敵襲”。不料此公文墨有限,將“謹防敵襲”,誤寫成“謹防敵操,”一時傳為笑談。偏偏一股日軍就穿過333旅防地,遠程奔襲111師師部。由於“二一七”反動政變後,修了許多碉堡,如此天寒地凍,都躲在碉堡裏取暖避寒,沒有認真警戒,隻聽到雪地上沙沙行進的腳步聲,哨兵鑽出碉堡大聲呼喊,漫天大雪飛舞,凜冽北風勁吹,什麼回音也沒有,甚至山間走過的雜亂腳印也湮滅了。令人不解的是這樣重要的情報竟沒有報告,整個甲子山仍在漫天大雪中安然昏睡。

日軍直插至桂山腳下的忠烈祠,這是為全師抗戰犧牲的烈士修建的。夜色茫茫,日軍遠程奔襲,忍饑挨凍,疲憊不堪,忠烈祠距離師部駐地紙坊數裏之遙,日軍在此集結,準備拂曉時向師部發起攻擊。休息時,點火取暖,這就驚動了師工兵營的巡邏哨兵,雙方交火,日軍乘勢向紙坊村發起攻擊,紙坊西門外的炮樓被日軍攻占。

陶景奎慌慌張張跑到常恩多住處,報告日軍襲擊師部,常師長當機立斷,立即由東圩子門突圍,在劉家東山集結部隊,掩護剛進入甲子山區於總部轉移,常師長坐上擔架,沒聽陶景奎向北突圍的錯誤建議,指揮部隊向南轉移,進入抗日民主根據地,另一股日軍尚未完成包圍圈,111師主力已安全跳出,如按陶景奎的意見,北邊都是頑雜武裝,比較安全,正好進入日軍合圍的圈子裏。日軍指揮官摸透陶景奎的反共本性,不願意與八路軍打交道。在北邊設了埋伏,等候他的大駕光臨。

與此同時,一股日軍襲擊於總部留在日莒公路以北的部隊,主要是於家風台的特務團二營,天剛拂曉,槍聲四起,部隊失去指揮,一片慌亂。特務團長米鎮西嚇得篩糠,大衣丟了,帽子歪著,兩個勤務兵架著,騎不上馬。萬毅跟小部隊突圍,登上駝兒山,部隊打散了,米鎮西沒了主意。萬毅這時成了臨時指揮官,要他們派出部隊控製製高點,放出警戒,幫米鎮西收攏部隊,成班成排地重新組織起來,從早忙到晚,除4連連長金萬普帶少數人臨陣脫逃外,所有官士兵夫全部收攏歸隊,恢複了戰鬥力,特務團上下都對萬毅讚不絕口。

東北軍111師主力進入抗日民主根據地,師部駐坪上,這時掃蕩風聲仍緊,又向南挪動,八路軍、抗日民主政府不念舊惡,以熱情友好的態度接待這支部隊,掉隊士兵,連人帶槍送了回來,照樣供應糧草,給以種種方便,還敲鑼打鼓給部隊送來大肥豬,慰勞友軍。這些好意並沒感動陶景奎,他竟以怨報德,下令部隊不得與八路來往,違則嚴懲。送回的掉隊士兵,竟誣蔑他們通匪,要繩之以軍法。特別荒謬的是造謠慰問豬肉有毒,硬是讓饞涎欲滴的連隊全部埋入土中,更荒謬是師政治部抓了什麼八路奸細,持槍行刺長官,三令五申,要對八路軍提高警惕,嚴加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