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一百六十八份遺產(1 / 2)

——費瑞哲

忠於職守

整整八十五年,桃樂絲·賴澤爾默默無聞地生活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的尼亞加拉半島上。

她去世後一年左右,當地新聞界發現了她所遺的恩澤,她的名字才廣為人知。

她生前的一位至交說:“桃樂絲很善於交友。不過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的確不是。桃樂絲是一位赤貧磚瓦匠的獨生女兒,在伊利湖畔長大。她輕輕鬆鬆地在十六歲那年完成中學教育後,幹了兩年雜活,用掙來的錢支付師範學院一年的學費。畢業後,她辦了一所隻有一間教室的鄉村學校,兩年後受聘到裏奇衛小學任教。當時正值經濟大蕭條,她的年薪隻有六百四十三美元左右,卻拿出百分之五來孝敬貧困的雙親,以及幫助其他窮苦人家。

裏奇衛小學這位新來的老師立即大受學生愛戴。她當時二十一歲,高個子,容貌出眾,笑容親切,秀發烏亮。她十分嚴格,但從不拘泥古板。一次課間休息,有個小男孩掉到池塘裏,她走下池塘救人,卻一點都沒有把自己弄得狼狽。

她在裏奇衛小學任教的九年中,始終凡事以學生為重。她常把學習較慢的學生留下來個別輔導。當年念五年級時被她教過的華爾特·溫厄說,桃樂絲老師很有辦法,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他當時很喜歡地理,課後常留下來,由她指導做補充練習。

循循善誘

她由於待人熱惰,性格開朗,在社區裏也深受歡迎。

一位和她同輩的人說:“桃樂絲能在十分鍾內結交一位朋友,而且友情終生不渝。”她的確是,在中國餐館,診所,甚至在遊樂場裏都能如此。一九三四年,她在火車上認識了一對澳洲夫婦,後來一直和他們保持通信聯係。那對夫婦後來兩次再來加拿大,為的就是和她見麵。

她父親一九四0年不幸患上癌症,多虧當地一位名叫比爾·布洛特的農夫輸血而多活了一段日子。桃樂絲不認識那農夫,但還是把他的姓名記了在一本新記事簿上,並且從此有了一本欠人情記錄冊,保存了五十五年。

一九四二年,她嫁給在移民局任職的巴德·賴澤爾。她三十六歲那年生第一胎,卻不幸死產。她悲痛不已,卻醒悟到失去親子反而使她可以幫助他人。她在安大略省伊利堡租了幢小房子,開始為在正規學校裏成績欠佳的小孩補習。如果學生父母負擔得起,她就象征式地收取一點補習費。

有一個退學生因為閱讀能力差做不成警察,接受桃樂絲補習之後,終獲警署錄用。另有個女孩在學校裏每一門功課成績都很差,校方認為她“悟性不佳”。但在個別補習的時候,桃樂絲發覺她隻是耳朵欠聰。那女孩搬到教室的前麵去坐,很快就表現出高於平均水平的智力。

早在當地一般學校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實施特殊教育以前,桃樂絲己經開始幫助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了解她的人都說,桃樂絲的信條是:“不管他們有多少潛能,我的目標是幫助他們充分發揮潛能。”

不久,她的補習班也吸引了不識字的成年人。有個化工廠工人隻能憑瓶子標簽的大小和顏色來分辨瓶裏裝的是什麼。他怕丟了工作,便向桃樂絲求助。幾個月後,他居然認得標簽上的字了,高興得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