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真是活見鬼(1 / 3)

第一章真是活見鬼

滄桑古國中部,有一大片山區,這裏奇峰林立,峭壁遍布,溪河縱橫,物種萬千,礦藏豐富。然而真正務農為生的人卻不是很多,倒是一座不大不小的青山城集中了該地區三分之一的人口數量,其餘的三分之二遍布於廣袤的山鄉顯得稀稀落落。

青山城就座落其中,是一個政治文化經濟的集中地。

這座城市的風格可謂是別具一格。一條山水彙成的小河從城中穿過,河堤是由混凝土和巨石構築而成的,高達十米以上,把河流緊緊地夾在十米左右的空間裏,按照人們給它安排好的路徑流淌著,其中必然少不了一種城市附生物——垃圾,誠然河流有了一個新的身份——義務清潔工。寂靜的夜裏,偶爾能聽到嘩嘩的流水聲,被多愁善感的人稱之為河水之呻吟。兩岸之間的通道是各式各樣的橋梁,鬧市區不到五十米就有一座,最中心甚至還在河麵上建成了一片寬敞的活動廣場,供城市居民茶餘飯後運動健身之用,當然它的通行功能也是責無旁貸的。

兩岸建築全是五層以上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一座座房屋依山而建,重重疊疊,隻要能開出一片平地的地方都被樓房占據,偶爾留下的一小片空地上,才有幾棵樹木參天,點綴出山城綠色來,彰顯出頑強的生命活力。山城沿河而建,綿延十餘裏,隨河道逶迤轉折,倒也別有一番情趣。

雖說是山城,馬路卻很寬敞,當然這已經不是古城舊貌,而是按新的城建規劃擴建後的市容。馬路兩邊都是商鋪門麵,機關辦公和居民宿舍都設在五層以上。每隔一段距離便會有一個不小的公共停車場所,用於解決馬路兩邊亂停亂放的問題,以至於現在的山城再也看不到隨處停車的現象,違者重罰的規矩是家喻戶曉的,青山城電視台近兩年就沒間斷過維護市容整潔不準亂停亂放的法製宣傳。這座山城是在老城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城建官員們經過了周密規劃,斥巨資拆舊建新,成就了今天的一片繁榮。也可以說這座城市是金錢和權利的展覽館,沒錢又沒權的那層人就冠以老百姓的代名詞,成了城市構建的最底層,就象一座建築物的基礎部分一樣,托起了整個城市的榮辱興衰,當然負荷也可想而知。

離青山城十多公裏外,有一段險路,被稱之為“萬丈崖”。

這裏寬敞的水泥路麵是從絕壁中間橫貫而過,路邊有綿延不斷的銀灰色安全欄杆。

此時已經是午後。

一輛前四後八的大貨車剛剛不緊不慢地從路麵上駛過,隨後又開來了一輛大型豪華班車,班車行到一處突出的岩石附近時,緩緩靠右邊停了下來。車門打開,從裏麵下來一位五十多歲的男子。這男子穿著一套極其普通卻很幹淨的休閑服裝,背梳著花白頭發,手裏緊緊地捏著他唯一的一件行李——山寨手機。這人下車後再沒有回頭看上一眼,徑直向路邊的護欄緩緩移步而去,神情恍惚,目光散亂。

這老者五官雖屬端正,長像卻是普通,削瘦的臉上雙眉緊鎖,麵色蒼白,一看就是一位久曆風霜、生活悽苦、久不得誌的頹廢長者。他慢慢走向路邊的欄杆,用雙手支撐在欄杆上麵,低頭喘息著。

太陽早就躲到山背後去了,除了對麵高高的山頂上,還能看見一線金黃的陽光軌跡以外,這半崖中的公路上已經顯得昏暗陰森。公路往上是刀削斧劈般的峭壁,高不可攀;公路下麵是令人目眩的深壑峽穀,深不見底;這裏唯一的一點安全感,就來自這公路邊上的安全護欄。

這條公路已經是經過了若幹次投資改造的,算得上高等級公路。由於地形限製,不能全部取直架橋,至少沒有了上坡下嶺和急彎窄卡,路麵寬度也至少是三車道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