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匠艾皮·勾開始滔滔不絕地談論旅行的好處,理發師艾皮·綏果然被他說動了心,感興趣起來,他吟道:”為追求人生最大幸福,你離開家園,到他鄉去開拓。因為人在旅途,可以隨意經營,無煩無憂,還可以增廣見識,學習禮儀,有機會跟德高望重的人交遊。如果有人說:‘旅行使親人遠離、離鄉背井,給人帶來困倦憂鬱。’你回道:‘青年人即使在流浪中離開世間,也比在讒言中苟活高貴。”
在旅途中艾皮·勾和艾皮·綏決心離開亞曆山大城,到外地做生意。染匠對理發師說:”老兄,現在我們已經結為兄弟了,你我之間可不能分彼此了。我想,我們一塊來朗讀《古蘭經》開宗明義第一章,訂下我們的誓詞:從今以後,我們必須努力經營,互相幫助,除了吃飯,如果還有剩餘的錢,便存起來,等將來回到亞曆山大再平分吧。”
“應該如此。”艾皮·綏同意艾皮·勾的提議,接著他們同聲朗誦《古蘭經》第一章,決定:誰有事做,盡量幫助另一個人,彼此同甘苦、共患難,尋求幸福。
艾皮·綏於是收拾行囊,關了理發店,把鑰匙交給房主,預備動身。至於艾皮·勾呢,
卻無牽無掛,反正那間染坊被官家查封了。他兩手空空地同理發師去搭船流浪。他們剛搭上船,生意便來了。這也算是艾皮·綏的運氣好,因為船上除船長、水手外,還有一百二十個旅客,他們中沒一個會剃頭。因此,當船啟錨之後,艾皮·綏對艾皮·勾說:”兄弟,在旅途中,我們需要吃喝,我們自己帶的東西不夠,我打算出去轉轉看,也許有旅客要剃頭,那我就可以掙一個麵餅或半塊錢,甚至一杯淡水,弄一點食物來。”“好的,你去吧!”艾皮·勾說完,倒身就睡。
艾皮·綏興衝衝地,帶著剃頭工具,肩上搭塊破布,在旅客中走來走去。果然旅客中有人喊道:”喂!理發師,給我剃剃頭吧。”他馬上腳勤手快地替旅客剃了頭,旅客給他半塊錢,他卻對旅客說:”兄弟,我不大需要錢,隻要你給我一個麵餅,我就感激不盡了,因為我還有一個夥伴,我們帶的糧食不夠。”人家給了他麵餅、乳酪和一碗淡水。他把吃食帶到艾皮·勾睡覺的地方,說道:”起來,吃點東西吧。”
節選自《國王山魯亞爾和宰相女兒山魯佐德》
五文學成就。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人民藝術才能和創造性的結晶,有如下4個特點:
第一、濃鬱的浪漫主義色彩。《一千零一夜》的作者展開了想象和幻想的翅膀自由馳騁:無所不能的神燈與魔戒指;一夜間建立起來的宮殿;往來於宮中的飛毯;會飛行的烏木馬;海島一般大的魚;能隱身的頭巾;可以驅使神魔的手杖;能看到任何遙遠目標的千裏眼,等等。這些神奇的事物都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表達了人們征服自然、改造社會、戰勝邪惡勢力的積極進取的精神。同時,《一千零一夜》中的許多故事,還把美好願望的幻想性與現實的真實性奇妙地融合起來,使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表現手法相映生輝、齊放異彩,造成了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
第二、情節曲折離奇,結構靈活簡便。故事時而在天上,時而在人間;時而借助於神仙妖魔的力量,時而完全遵照現實的邏輯。一個”比山還大”怪,能出入小小的膽形銅瓶之中;一擦神燈,它就能在一夜之間造建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如此這般,變化莫測。《一千零一夜》的結構巧妙、簡便靈活,它開創了”框形結構”的藝術結構形式。作品通過山魯佐德給國王講故事的形式,把大小260多個故事鑲嵌在這個大故事的框架之內,大故事套小故事,大小故事交織,成為一個龐大的故事體係,讓人感到長而不冗,雜而不亂,層次分明,絲絲入扣,猶如一串長珠,令人賞心悅目。
第三、鮮明的對比。故事中眾多人物善惡美醜特別分明醒目,形成鮮明的對比。如《漁翁的故事》中的忠厚機敏的漁夫與狠毒狡猾的魔鬼,《死神的故事》中體現人民意誌的死神與殘暴的國王,《辛伯達航海旅行的故事》中的富商辛伯達與貧窮腳夫辛伯達,《阿裏巴巴和四十個大盜》中機智的馬爾基娜與愚蠢的強盜,等等,都是通過對比來突出其性格特征的。對比中飽含著作者愛憎的思想感情。
第四、語言豐富樸實、流暢自然、生動活潑,詩文並茂,很好地體現了民間文學的本色。《一千零一夜》廣泛地運用了象征、比喻、幽默、諷刺等修辭手段;有些故事還插入了警句、格言、諺語、短詩等,從而構成了語言豐富多彩的特色,大大地加強了藝術感染力。
六名家點評。
我讀了《一千零一夜》四遍之後,算是嚐到故事體文藝的滋味了。
伏爾泰。
《一千零一夜》是民間口頭創作中”最壯麗的一座紀念碑”。
高爾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