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1 / 3)

1980年,杭州大學設立心理學係。同年,杭州大學心理係被教育部批準為全國第一批心理學碩士點和博士點。1980年,經過陳立、朱祖祥的反複奔走、呼籲,杭州大學心理學係設立了與工業部門直接掛鉤的麵向實際應用的工業心理學專業。

說起工業心理學專業,當時還有一個小插曲。這在原杭州大學教授盧盛忠的《懷念吾師陳立先生》一文中作了詳細的記載。在20世紀70年代末,經過陳立的奔走呼籲,浙江省教委和國家教育部已基本同意杭州大學心理係設立工業心理學專業,但關鍵的問題是浙江省教委和國家教育部都不能提供創建經費,隻有找到可以提供經費的國家部門,才能批準成立這個專業。時任第一機械工業部常務副部長的孫友餘也恰好正在考慮如何借鑒國外工業心理學和行為科學的研究成果,促進我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化。陳立和孫友餘兩人一見如故,一拍即合。當即商定由教育部和一機部共同批準成立杭州大學工業心理學專業;一機部設法提供創建經費;工業心理學專業畢業的學生由一機部統一分配,解決畢業生的出路問題;作為“回報”,杭州大學心理係則為一機部係統所屬單位和企業的政工人員和管理幹部舉辦培訓班,係統講授管理心理學和行為科學的知識。這樣,杭州大學不僅如願設立了工業心理學專業,填補了我國這一學科的空白,更重要的是,通過舉辦培訓班,也在無形之中擴大了杭州大學心理學係工業心理學專業的知名度。

工業心理學專業設立後,積極承擔了國家科委、國家教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以及其他部門資助的大量工業心理學研究課題。這些研究涉及航空工程心理學、工效學、企業組織管理與改革等重要領域。尤其重要的是,在朱祖祥教授的帶領下,心理學係開展了一係列與航空心理學有關的課題,對飛機座艙照明係統、飛行信息顯示與報警係統,以及座艙工效學設計仿真係統中有關心理學應用基礎理論等問題進行了係統的探討和開拓性的研究,取得一批具有重要理論意義與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從而進一步確立了杭州大學工業心理學在全國心理學界的重要地位。原杭州大學工業心理學專業不但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高質量的工業心理學人才,而且也為各個行業的廠長、經理舉辦了數十期管理心理學培訓班。1990年,榮獲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陳立有關工業心理學理論、方法和發展趨勢的數十篇論著已成為我國工業心理學研究與應用的科學指導,主編的《工業管理心理學》成為全國經濟管理學院的教材。

20世紀80年代開始,長期被禁錮的心理測驗在國內開始複蘇,全國各地逐步開設了心理測驗的課程,開展了各種心理量表的引進、修訂、應用和編製等工作,尤其是教育和醫療衛生等領域進行得更為火熱。杭州大學心理係在這個階段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擁有一台計算機,用電腦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是心理學係每個教師最夢寐以求的事。1983年陳立訪問美國期間,和同行的朱祖祥、盧盛忠一起,省吃儉用,將日用津貼省下7000多美元,為心理係購買了第一台計算機和170多冊圖書。

說起來還非常有意思的是,因為事先未辦申請手續,回國時這台計算機在海關無法取回。經過多方交涉和耐心解釋,海關終於給予免稅放行。當心理係裝起了第一台計算機時,教師們無不歡欣鼓舞。這些圖書和計算機在後來的科研、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後來香港大學心理係來訪時聽說後,大為感動,在軟件上給予了很多支持,這是後話。

經過幾年努力,心理學係在科研和人才培養上取得了顯著成績,得到教育部、航空工業部、機械工業部及全國心理學界的頗高評價。至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心理學係成為杭州大學內唯一擁有國家重點學科和唯一建有國家專業實驗室的係。

1993年,杭州大學心理學係被教育部批準為全國第一批國家理科人才培養與教學基地。這是全國心理學界最早批準的國家理科人才培養基地,自1994年起招收基地班學生。在基地建設過程中,心理學係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實行分層次教學,重視課程體係的前沿性和交叉性,強調理論與實踐並重,重視實驗教學、科研能力訓練。基地班學生中80%以上曾獲校、院、係的學生科研訓練計劃(SRTP)資助,絕大多數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一些研究成果在國內心理學核心期刊上發表。被保送或考取國內外著名大學碩士或碩博連讀研究生的學生接近100%。2002年2月心理學係被教育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評為優秀理科人才培養基地,是全國唯一的被評為優秀的心理學基地,也是浙江大學唯一的優秀理科人才培養基地。1995年,杭州大學心理學係被正式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規劃。1998年四校合並,原杭州大學心理學係更名為浙江大學心理與行為科學係,設立應用心理學研究所與認知和發展心理學研究所。2000年,浙江大學心理與行為科學係心理學被教育部批準為心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後按國家教委的專業目錄,工業心理學專業更名為應用心理學。2001年,經教育部重新評估,應用心理學被定為國家重點學科點。2003年,心理學被批準建立博士後流動站。

心理學家朱祖祥、盧盛忠、沈模衛等不約而同都提到,有關工業心理學的發展情況,著名作家張潔在她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沉重的翅膀》中作了翔實而藝術的描寫,可以說是藝術地再現了它的發展軌跡,如實地描寫了心理學家重振工業心理學的豪情。而“沉重的翅膀”一時間也成為了心理學界概括工業心理學發展史的代名詞。博采眾長,以國際視野加深理論思維

浙江大學心理學科甚至我國的心理學事業的發展都是與陳立緊密相連的。陳立是我國最早從事工業心理學研究的專家,是中國工業心理學的創始人和奠基人。他在1935年出版的《工業心理學概觀》是中國第一部工業心理學專著,為我國心理學研究填補了空白。他曆任浙江大學教授、浙江大學文學院院長、浙江師範學院院長、杭州大學校長等職,還被聘為英國倫敦大學大學院院士,先後獲得了中國心理學會頒發的首屆終身成就獎、中國人類工效學會頒發的首屆終身成就獎。

陳立人生軌跡的“國際化”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科的國際視野。陳立1930年赴英國留學,1933年獲倫敦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先後在劍橋大學、英國國立工業心理學研究所和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從事心理學研究工作,1935年回國。

我國應用心理學的研究焦點和重要基礎之一是智力理論與心理測驗方麵的發展。早在20世紀30年代,陳立結合心理物理學和心理測量學等方法,對智力操作和感覺閾限起伏現象進行了實驗研究,從方法論上采用各種途徑,突破了單因素的局限,備受同行稱道,被稱為“對時相分析的一個新模式”。在同一時期,陳立針對其師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斯皮爾曼提出的G因素不變說,開始有關智力發展規律的實證研究。結果證明,智力因素隨年齡增大而在結構趨於簡化,這一發現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受到國際心理學界的高度重視。陳立的這些理論,確立了他在國際心理學界的地位。

陳立十分重視提高中國心理學的國際影響。1980年7月,陳立任中國心理學代表團團長,率團出席在萊比錫召開的第22屆國際心理學會議。在這次大會上中國心理學會被接納為國際心理學聯合會(IUPS)的正式成員,實現了中國心理學會與國際組織的接軌。陳立在大會上做了“馮特與中國心理學”的報告,受到國際心理學界的熱烈歡迎。會議前後,他們還抽空訪問了聯邦德國和羅馬尼亞。還與印度等第三世界國家代表團的負責人舉行友好會談,達成共識,互相支持,為中國方麵的代表數年後擔任世界心理學聯合會執行委員之事鋪平了道路。

回國後,陳立即著手創辦《外國心理學》雜誌,溝通中外心理學研究的信息。陳立任主編,他幾乎每篇文章都要親自審閱。刊物深受廣大心理學工作者的喜愛。20世紀90年代開始,陳立又把目光轉向學校心理學這一應用領域。為了更加重視和促進心理學研究結合中國實際的應用,他把《外國心理學》雜誌改名為《應用心理學》。

陳立利用自己在國際心理學界的聲望,不斷邀請國際心理學界知名人士來我國訪問,為促進國際科學交流做出了貢獻。他與國際著名心理學家在交流中迸出智慧的火花,產生深遠的影響:與普度大學的奈勒教授討論了組織心理學的要素--整合的動機模型;與伊利諾斯州立大學的霍普金斯教授探討了如何從三哩島核電站事故的調查中進一步加深對人機關係的認識;與諾貝爾獎獲得者西蒙教授研究了如何界定和加強員工對組織的忠誠(即對組織的承諾)這一行政管理心理學的重要課題;與哈佛大學布萊澤爾頓博士(後任克林頓總統醫療保健製度改革的首席顧問)評估了親子關係對兒童身心成長的作用;與加利福尼亞大學格裏諾博士論證了教育心理學中“解決問題”思維過程的實驗方法;與哥德堡大學的羅賓諾維茨教授交換了在工業心理研究中開展現場試驗的經驗;與曾任澳大利亞心理學會主席的辛格教授分析了晝夜節律與輪班工作製改革的原則;與拉屈羅勃大學的歐弗教授鑒定了在認知心理學和心理物理方麵的實驗成果。高層次的對外學術活動,為在杭州大學創建工業心理學國家實驗室提供了廣闊的國際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