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夏天,我負笈南下複旦求學,在王水照先生指導下,完成了我的博士論文《詩法與書法——宋代“書法四大家”詩學思想與書法理論比較研究》。論文得到了評閱人及答辯委員會馬興榮教授、董乃斌教授、莫礪鋒教授、陳尚君教授、駱玉明教授、曹旭教授的中肯指導及熱情鼓勵,得到了師兄鄧子勉教授的大力幫助,在此對授業恩師王水照先生及諸位教授致以誠摯的謝意。
詩學思想與書法理論比較研究難度較大,尤其是需要對文學與書法藝術兩個學科有較精深的理解。在我的博士論文中存在著諸多沒有解決的問題,因此2006年博士畢業後,我又回到吉林大學,入曆史學博士後流動站,跟隨叢文俊先生從事書法文獻的研究,以求在書法理論方麵進一步提升自己。博士後出站報告《唐宋論書詩研究——對書法文獻的文學性解讀》,得到了叢文俊先生及答辯委員會曹書傑教授、李德山教授、馮勝君教授、沈文凡教授、張金梁教授、彭勵誌教授的悉心指導,在此對叢文俊先生及諸位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北宋詩學思想與書法理論比較研究”、吉林大學科學前沿與交叉學科創新項目“詩法與書法——從唐宋論書法看書法文獻的文學性解讀”成果之一,並得到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劉廣漢先生的大力支持,責任編輯餘紅女士、喬振華女士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辛勤勞動,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
本書是在我的博士論文及博士後出站報告基礎上完成的,又收錄了我曾經發表的幾篇有關詩歌與書法關係研究的論文,企求在詩歌與書法研究的交叉領域取得一些突破。因學識有限,時間倉促,疏誤之處,懇請方家指正。
由興波
辛卯歲末於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