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胡紅章:
8年前,我帶領一支中國維和警隊前往利比裏亞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
8年後,我自豪地見證了經過全世界維和人員的努力所帶來的巨大變化。
向世界的維和勇士們致敬,特別是我的中國維和兄弟們!
黃偉
(聯合國總部維和行動部警察司官員)
2012年11月13日於紐約
[文藝維和警察]的西非日誌---《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張靜
自從今年7月底帶著150篇“維和日記”從利比裏亞完成維和任務回國,湖南湘潭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法製科民警胡紅章就成了湘潭名人。
每篇1500字,日記內容並不局限於維和工作在當地處理的案件占五分之一,警員生活、風土人情、民間藝術、自然風光也都是日記主題。“優美的自然風光加上戰亂過後滿目瘡庚的社會,一部雙重背景的非洲紀錄片。”他的警察同事們這樣評價胡紅章維和日記。
“突然死亡法”篩選
公安部從2007年開始采取省組隊的方式招募國際維和警員這次去利比裏亞的維和任務,就落在了湖南警察肩上。
“開始還以為是去非洲旅遊的好機會呢。”胡紅章對《晾望東方周刊》說,
“糊裏糊塗報了名,到真正親眼所見嚴格的選拔,才明白任務的艱巨性。”參加初選的64名警察都具有大學英語四級水平,結果近一半都在初選時被英語一關淘汰。英語考試采取“突然死亡法”,昕說讀寫四個環節,哪個環節沒通過,立馬打包走人。從小能歌善舞、能寫會畫的胡紅章有著諸多業餘愛好,恰好英語也是其中一項,在不大的湘潭市還有著好幾個交流口語的老外朋友,於是輕鬆過關。
初選通過的28名湖南警察被集體送往位於河北廊坊的中國維和警察培訓中心進行為期3個多月的集中訓練。30多門課程設置,針對性地進行英語強化訓練,專業課程包括急救措施、野外生存、擒拿格鬥、隊列訓練、CPS定位係統的操作使用、地震自救、怎樣在戰亂中規避危險等。
培訓結束後,聯合國考官專門飛來中國,親自組織了班選考試,依然是殘酷的“突然死亡法”,這一輪隊伍剩下了23人。班選考試過後,聯合國總部的考官從紐約給每個預選隊員各進行了1小時的電話麵試,最終17名隊員通過了所有考試,組建為湖南公安史上第一支維和警察隊伍。
2011年7月底,這支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湘軍”出發了。
日的是授人以漁
位於西非的利比裏亞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20世紀80年代末當地爆發內戰,至今空氣中的火藥味兒尚未完全消退。
2003年利比裏亞全國過渡政府組建後,聯合國製訂“解除武裝、複員、重返和融入社會計劃”,向利比裏亞派出維和部隊和警隊幫助他們重建軍隊和警察等國家機器。
在利比裏亞首都蒙羅維亞,當地政府旁一般有對應的聯合國機構幫扶其重建國家秩序。“利比裏亞當地警察是臨時政府成立後,經過一些簡單的考試組織起來的,專業性差,辦事效率低,設備幾乎沒有,警察局就是個草棚,基本不能履行職責。”胡紅章告訴《撩望東方周刊》。
與維和部隊不同,維和警隊沒有統一的營地,沒有高牆和鐵絲網的保護,到達利比裏亞以後,17名中國維和警察就被分配到基層警察局,各自獨立應付複雜的突發狀況。胡紅章、隊長李琪及其他5位隊友留在首都,其他隊友下到地區。
胡紅章所在部門類似於中國公安部的重案指導組,但不直接參與調查,主要職責是指導、監督和培訓,這個部門叫做CSD(CriminalServiceDepartment),即刑事案件服務指導部門。
2011年8月23日上午,剛到利比裏亞的胡紅章在辦公室認真地寫著他的第一份警情通報,突然收到了一個加油站被搶劫案件的求助消息。
胡紅章和來自土耳其的維和警員Nail開車趕往位於第五區的現場。胡紅章在現場認真做了勘察,偵查蛛絲馬跡。可在回警局的路上,Nail卻告訴他:“刑事案件調查指導組主要職責不是自己去辦案,而是指導當地警察辦案,太過追求細節是多餘的,我們的目的是提高當地警察辦案的能力,並在他們辦案的過程中進行監督和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