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看忽忽悠悠,近看飄飄搖搖。不是葫蘆不是瓢,在水裏一衝一冒。有人說那是魚肚,有人說那是尿泡,倆人打賭海邊瞧,原來是——我操!光頭的禪師在水邊洗澡!
這首定場詩是相聲大師劉寶瑞先生常用定場詩之一,原文說的是“江邊”,但老衲卻要把這個江邊換成“海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次的故事一定要跟大海有關!
在波瀾壯闊的黃海之上,有個馬蹄子形狀的島嶼,名子叫做海洋島。這個行政單位為“海洋鄉”的島,雖然在行政區劃上歸屬於LN省大連.市長海.縣,但它距離韓國白翎島的位置卻近於距離大連港的位置,因此這裏也是中國距離大陸最遠的島嶼、距離朝鮮半島最近的島嶼、中國領海的基準點之一。
海洋島到處是山,幾乎沒有平地。麵朝大洋的一麵山勢險峻,盡是峭壁懸崖,洶湧的海浪常年拍擊著的這座孤懸的小島,使山崖下那些巨大的礁石棱角分明,好似一支支直指上天的長矛;麵朝大洋的北麵山勢漸緩,過了老龍頭山和關門嘴碼頭所形成的那一道海峽,船兒們便能進入一個長條形的海灣。南麵那些洶湧的波瀾到了北麵就變成溫柔的浪花、尖銳的礁石到了這側就化作柔軟的沙灘,船舶可以在此躲避風暴、漁民可以在此晾曬漁網、孩童可以在此嬉戲遊玩,所以這天然避風港的名字就叫“太平灣”了。
海洋島居民大概一百戶,世世代代以大海為生,因為這裏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這島上從明清時期開始,駐軍和島民的人口比例就一直維持在1:2的高水平上,總麵積不到20平方公裏的小島上居然駐紮著兩支部隊,一支歸屬於空軍,一支歸屬於海軍,人數接近三百多人。
公元1982年1月,農曆小年這一天,正當島民和駐軍都在準備過小年的時候,一聲急促而又刺耳的警報突然響起,整個小島突然陷入前所未有的緊張之中。
四十多歲的漁民老梁在聽到警報後,立刻扔下手頭正在修補的漁網,抱起八歲兒子梁半海就往防空洞跑,至於他的老婆和六歲的女兒梁半英,他是想都不想。進到防空洞後,和他一樣的男人們迅速將男孩們送到最裏處安置,然後……然後他們竟然坐到一起抽煙,等著老婆們一趟趟把女兒和老人轉移進來,這……這是老爺們該幹的事情麼?
你看著不理解,那是因為你沒在海洋島上住過,你那一腔熱情在外麵叫責任,在這個島上你那個人英雄主義就是真真正正的**行為——海洋島盛產海參、鮑魚、扇貝和海膽之類的名貴海產,海灘上遍地都是的牡蠣價值連城,就連石縫裏一群群的黑鯛魚都算得上是魚中的美味,因此海洋島的漁民從古至今就不缺錢和願意嫁給他們的女人。但是,島上不論是采摘海產還是駕船去長海.縣做買賣、購置生活物資,都需要男人操縱漁船,女人死了家可以重組,但能出海的男人死了,那一個家庭就要家破人亡了。
大概過了一個來小時,島上海軍部隊的政委帶著一個通訊員跑到防空洞,對堵在最外麵保護男人的老人和婦女們喊道:“沒事兒啦!大家別怕!剛才一艘高麗棒子的客船翻船了,我們新來的戰士因為太緊張,直接按錯警報了……新兵蛋子!就是新兵蛋子!”
在這個海島上,連續長鳴的警報稱之為“戰爭警報”,寓意戰爭來臨,要求島民回避、軍隊備戰;一短一長的警報稱之為“海難警報”,寓意有船出事,要求軍隊和民兵做好出海營救的準備;不斷短按的警報稱之為“台風警報”,寓意惡劣天氣來臨,漁船全部回港避風。
政委一說完,整個防空洞樂成一片,這海洋島上最受尊敬的海富叔這時候拿著煙袋鍋子從人堆裏走了出來,打趣道:“牧政委!你得好好訓練訓練你手下那些新兵,不能天天跟我們去海裏釣魚玩!這幸虧是按錯了警報,這要是按錯了發射導彈的按鈕,感情美國和蘇聯幾十年沒打起來的仗還被你手下的兵引發了呢!唉?你怕不怕打仗啊?我怎麼看你臉色都發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