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水滸歪傳之:魯智深(1)(1 / 3)

1

錢塘江的颶風和大潮算得了什麼?

殺人如麻、血肉橫飛算得了什麼?

那輪羞於張貼征婚啟事的月亮的貞潔又算得了什麼?

八月十五,月圓之夜。

這個胖大凶蠻的花和尚忽然肅穆得像臨刑的死囚,他緩步走近僧人們準備好的大木桶。

木桶擺在庭院中央。這是他吩咐的,僧人們當然樂於從命,看不到盜版三級片,能明目張膽地欣賞一下這個梁山泊健美比賽亞軍的全裸風采,倒也算得上意外的驚喜。

木桶裏水汽蒸騰,像一顆剛剛挖出的巨大的心髒。和尚的腳步很重,每走一步,都會震得木桶一顫,那顫動也像心髒猶未停止的脈動。

和尚來到木桶前,靜立片刻。

雖然隻是片刻,也讓天地為之一凍:風凍在鬆針上,浪凍在月光的碎片間,鍾聲凍在聾啞敲鍾僧深邃的耳孔裏,就連號稱六合寺“第一風騷小娘”的奶油小僧的口水也凍結在眼角、形如一滴羞愧的淚(當時他不小心一仰臉)

片刻之後,和尚開始寬衣。

風重新在鬆針間漫步、浪重新在月光裏衝動、鍾聲重新在夜色裏歎息,而“第一風騷小娘”的口水自然也恢複了口水的本來麵目。

和尚露出了他寬厚的後背,粗黑的皮膚上布滿靛青的紋繡:浪花一樣翻滾的雲朵,一輪凶蠻的圓月。

啊——!

僧人們一起驚呼。

他們雖然沒有嚐過女人的滋味,但對男人再熟悉不過了。然而,僅僅和尚的後背,就足以徹底顛覆他們所有的性感體驗。這一瞬將會煎熬他們每一個人,直到死的那一天:“我們真的見識過男人嗎?我們是男人嗎?我們夢寐以求著能夠和女人睡1分鍾,哪怕是母豬一樣的女人,但是,女人真的值得我們這樣嗎?女人夢寐以求的不正是這樣的後背嗎?女人沒有見到這樣的後背,我們卻僥幸見到了,我們不是比所有的女人都幸福嗎?經過這一瞬間,我們怎麼可能再繼續自認為是男人?但就算我們真的能變成女人那又如何?怎麼可能有第二個男人擁有這樣的後背…天啊!”

和尚脫光了所有的衣服,回到了初來人世的樣子。胖大魁偉的身形在月光下,是一座等待歲月終止的山。

僧人們開始流淚。

和尚將身子泡入水中。

水裏原本是一輪朦朧的月,這時不得不融化成明亮的淚水,沿著桶壁不絕流淌。

僧人們這時已經泣不成聲了。

和尚用粗大的掌洗自己粗厚的皮膚。

月光用水的柔情纏繞著和尚的手指,但和尚無動於衷,十根手指像十塊水邊的鵝卵石,雖然留有日光的餘溫,但這與月光無關。

於是,月光隻能在僧人們的臉頰上潺潺流淌,借以掩飾自己的尷尬和羞惱。

和尚全身上下依然很黑,但這黑已經與塵世無關。

月光在這黑上徘徊著,就像暗戀者在情人走過的地方查找自己的痕跡,越不甘心就越絕望。

和尚們究竟要比月亮直率,這時,淚水漸幹,而惱意漸生,雖然他們無法轉過臉,但目光已經開始咬齧和尚黑黑的皮膚。

和尚從桶中伸出一隻大手掌。

手掌在命令:我的新僧衣。

遞上僧衣的是“第一風騷小娘”,他現在比誰都惱恨和尚,因為隻有他發現:洗浴時——和尚的臉一直在感受著風的撫摩和尚的眼一直在凝視著潮的舞姿直覺告訴他:這風不是風,而是一個女孩子的名字;這潮也不是潮,也是一個女孩子的名字。

遞上僧衣的時候,他一直別過臉不看和尚,但和尚朝他微微一笑,他還是看見了,這笑讓他更加惱怒,因為這笑是心想事成者對路人的和藹一笑。

穿好僧衣,和尚逆著風、背對潮,穩步走進佛堂。

風從他的身旁走遠,潮從他的耳邊退卻。

這時,一切真的與他徹底無關,哪怕是風,哪怕是潮。

天地也對之無可奈何。

僧人們更像一群秋天的蒼蠅,擠在長廊上,茫然不知所措。

2

魯智深問寺內眾僧處討紙筆,寫了一篇頌子,去法堂上捉把禪椅,當中坐了。焚起一爐好香,放了那張紙在禪床上,自疊起兩隻腳,左腳搭在右腳,自然天性騰空。比及宋公明見報,急引眾頭領來看時,魯智深已自坐在禪椅上不動了。

頌曰:平生不修善果,隻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裏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和尚就這樣去了。

去了哪裏,無人知道。

風和潮也隨之退卻,回到了自己的來處。

這來處是關西一座小鎮。

那應該是40多年前,應該是一個中秋。

當年那場著名的瘟疫讓三個女人從三個方向逃到關西這座小鎮。

小鎮小得幾乎是世界上最小的小鎮,所以連鎮名都沒有,人們就叫它小鎮。小自有小的好處,連趕盡殺絕的瘟疫都沒有發現它。

這麼小的小鎮當然隻有一家客棧,而且那根本算不得客棧,隻不過是四間土房帶一個小院。客棧老板是一個寡婦,鎮上人都叫她老烏鴉,因為她不但黑,而且笑起來嘎嘎嘎的讓人想哭。不過她還算是一個有見地的商人,聲名震天的蘇東坡曾經經過她的門前,忽然尿急,向她借用茅廁,她抓住這個機會,逼蘇東坡給自己的客棧取名,蘇東坡沒辦法,看著她純潔期待著的奸惡目光,隨口說就叫“不是黑店”吧。老烏鴉一聽大喜,出門在外,求的就是個平安,這個店名直截明了、一針見血,實在太好了!

蘇東坡解完手後悄悄說:“我的確叫蘇東PO,但我的PO是潑灑的PO,不是山坡的PO。”老烏鴉假裝沒聽見。

於是這家“不是黑店”客棧成為小鎮最具標誌性的名勝,每年至少能吸引三五個慕名而來的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