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括蒼劍派
括蒼山虎踞江南,山勢雄拔陡絕,峰巒疊障。山上長年雲霧繚繞,羊腸小路自白雲深處旋繞而下,勝似錦帶飄舞與碧海、藍天相映,正是“身纏絲絹半遮臉,嬌娜異常惹人愛”的一派山海奇觀。五、六月份的括蒼山霧,更使人感到似乎飄然仙境,心曠神怡。漫山紅綠相間,絢攔奪目的清秀景色時而曆曆在目,時而隱沒雲海之中。無際的雲海,奔騰舒卷,一座座山峰正如孤島,漂浮隱現,變幻無窮。站在括蒼山頂上,山光海色盡收眼底。括蒼山上觀日出,隻見一輪紅日從洶湧澎湃的大海中噴薄欲出,一躍而起,頓時紅霞滿天,景色壯觀。
括蒼劍派,修真界一個三流的小門派,位於括蒼主峰米篩浪,創派至今隻有短短200餘年,弟子也不過百餘人.據說開派祖師本是蜀山劍派的棄徒,道號浮雲子,半生潦倒,鬱鬱不得誌。
在其被蜀山劍派長門弟子陷害後,叛門而出,雲遊四方,路經括蒼山,一眼便看出此山鍾靈奇秀,聚天地靈氣,是一絕好之地。當下立刻登山,餐風飲露,修真煉道,未幾,竟於括蒼山深處一處古洞內,得到一本《大日經》,上載各般法門妙術,勉強還算是修真界一本中品的修真法決.
浮雲子得此奇遇,潛心修習。忽忽二十年,小有所成,乃出。幾番江湖風雨,雖不能獨霸天下,倒也成了一方之雄。遂在括蒼山上,開宗立派,名曰“括蒼劍派”,取其與蜀山劍派相抗的緣故。因《大日經》所載近於道家,他便做道人打扮,自號“括蒼子”,後世弟子多尊稱為“括蒼真人”。
括蒼子因一樁傷心事被逐出蜀山劍派,收徒大異平常的修行門派,首重資質,次為品性,而是特別注重緣法,次為品性,資質倒是最後.因此平生收徒七人,資質平平,但勝在品性純良,個人修行勤力,為人和善,交遊廣寬,也在修行界闖出不小的名頭,世稱“括蒼七子”.
如此200餘年,括蒼劍派並未出現驚才絕豔、領袖群倫的絕世人物,漸漸的為修真界所遺忘,甚至20年一次的修真大會也未再參加.
括蒼山麓腳下,離臨海郡還有二十裏地的東北方,有個小村落叫“康穀村”。
這裏住著200多戶人家,民風淳樸,村中百姓多以務農為生.
照理說這個村落也是平常,但奇就奇在江南一帶最大、最著名的一座寺廟“廣福寺”就座落在此,該寺曆史悠久,始建時間已不可考,初名“資瑞堂”,300年前寺裏出了一個大德高僧"廣福大師",佛法高強,活人無數,萬家生佛,在其圓寂後,江南一帶民眾為紀念廣福大師,把“資瑞堂”改為"廣福寺".
平日裏村民日日受"廣福寺"僧人影響,事佛之心甚誠,家家在其男童10歲時,送入寺院普法堂學習佛法三年,三年後經寺院考核後,擇優進入羅漢堂,餘者則仍舊回家務農,如此幾代,從無例外.
這一日,正值普法堂三年一次的考核散學,一群男童各作僧人打扮,在普法堂眾大師的引導下徐徐邁出廣福寺,頓時作鳥獸散,讓其後的眾大師苦笑不已.人群中一個男童格外引人注意,倒不是說長的如何眉目清秀,主要是他的體形實在不像是個農家子弟,他看去十二三歲左右,體形卻極其肥胖,小跑中滿身的肥肉如波浪般波動,速度卻頗為迅速,極是惹眼,引得眾男童哄笑不已.這男童倒是麵不改色,依舊在不懈的朝家的方向"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