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翰死後,偽齊傀儡皇帝劉豫很緊張,畢竟自己是由宗翰主導而被扶立的,並且自己一直把宗翰當做新的靠山。但是天算不如人算,靠山變成了冰山,劉豫必須要做新的選擇。
新上台的金熙宗對於這個漢奸政權也不感興趣,本來齊國是在金太宗天會八年(公元1130年)建立的,是金太宗“以漢製漢”政策的產物,最初建立齊國的目的有兩個:
第一是在金國和南宋之間建立一個軍事緩衝區,避免和南宋之間的直接軍事衝突,並且可以分化瓦解南宋的抵抗力量。
第二是實行一國兩製的方針,在齊國範圍內實行與南宋相同的封建化的製度,對齊國的百姓進行有效的管理。
但是傀儡皇帝劉豫在這兩門考試上都沒有及格。
在軍事上,劉豫曾聯合金國發動過對南宋淮南地區的大規模進攻,連宗弼都率領大軍來助陣了,結果還是損兵折將、無功而返。金熙宗上台後,劉豫為了討好新的主人,決定再次聯合金國發動對淮南地區的第二次大舉進攻。
金熙宗可不是金太宗,麵對朝局紛亂,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做,而出兵伐宋絕對不可能是最優先的任務。宗幹出於準備取消這個傀儡政權考慮,也不同意出兵。另外一位主政人物宗磐以及盟友完顏昌,鑒於之前準備扶立劉豫而被宗翰搶先,並且劉豫最終投入了宗翰一係,這件事情一直懷恨在心,出兵肯定也是不同意。
得不到新主人派出軍隊幫忙,劉豫也隻能硬著頭皮充好漢,天會十四年(公元1136年)十月,劉豫集合了國內的三十萬大軍,再默默地乘了個二點三三,然後對外號稱七十萬,由兒子劉麟、侄子劉倪、大將孔彥舟分三路向南宋發動了全麵進攻。
缺少了金國的配合,劉豫的齊軍注定是個扶不起的阿鬥。由於本質上就是偽軍,偽軍的戰鬥力向來就很差,況且作為精神支柱的金軍冷眼旁觀,根本就不幫忙,劉豫對南宋的第二次軍事進攻再一次以失敗告終。
軍事上的考試肯定是不及格,政治上的考試也不怎麼樣,劉豫在治理國家方麵也很差勁兒。劉豫先是在統治區域內實行“什一稅法”,後又實行“五等稅法”,全國百姓無論老少每天必交賦稅。這些不合理的製度使齊國的百姓們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除此之外,敢做漢奸但是也覺得人言可畏的劉豫還在齊國境內大搞“白色恐怖”,所有的齊國百姓都不得議論時政,否則便以叛亂處置。
劉豫在齊國的所作所為終於激怒了新上台的金熙宗,這位漢化的很嚴重的皇帝一直有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觀念,一直想找個機會把這個“國中之國”取消。這個傀儡皇帝劉豫不僅僅在軍事上毫無建樹,就是在治理國家方麵搞得百姓們怨聲四起,反抗活動連續不斷,這樣的傀儡政權還有存在的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