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將種師道的想法確實是可行的,因為各地的勤王兵馬不能很快到達,京城附近沒有多少可用的軍隊,東京城已經不能像上次一樣組織有效的防禦,遷都長安打持久抗戰,確實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但是,種師道的建議非但沒有勸動宋欽宗,幾個酸臭文人鼓噪種師道膽小怯戰,宋欽宗也覺得種師道已經老邁年高,就把他召回京城,免去河北、河東宣撫使的職務。
種師道回到京城的路上,看到沿途根本沒有做好抵抗金軍的準備,內心裏憂憤不已,再加上在三個月中連續失去了兩位同生死共患難的兄弟,回到京城不久,受了風寒,身染重玻靖康元年年十月二十九日,老將軍種師道去世了,享年七十六歲。
東京城的第一次被圍攻,全都倚仗種師道、李綱二人的主持抗戰才解圍。此時此刻,種師道已經死了,李綱也被投降派貶得遠遠的到揚州做知府大人去了,形勢對於宋朝來說很不樂觀。
太原和真定的相繼失守,震驚宋朝朝野。然而,即使金兵那麼瘋狂進攻,宋欽宗還是天真地認為宋金之間可以議和,接連派遣使者往赴金軍大營講和。但是這一次金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盡快把上次確定割讓的三地割讓給金朝,並且取消宋朝的年號,要使用金太宗的年號,同時要求宋朝交出天子所用的車輅儀物,否則就要攻打東京城。
宋欽宗驚恐萬分,不知如何是好,趕忙召集群臣們商議此事。可憐宋朝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滅亡的深淵,在如此危難關頭,君臣們仍然爭議不決。有的大臣建議宋欽宗下詔令,要求各地的軍隊勤王,立即遭到投降派宰執大臣唐恪和耿南仲的反對,甚至把種師道以前召來的勤王軍隊也給解散了。
已經是驚弓之鳥的宋欽宗也怕勤王的詔書一下,被金人抓住把柄,將來連議和的基礎都沒有了,所以討論半天還是猶豫不決。
金兵可沒有因為宋朝君臣的猶豫不決而停止前進的腳步,宗翰與宗望都是很聰明的人,使用邊打邊談的策略。而金軍並不閑著,乘機向東京挺進。宋欽宗在知道金兵發起進攻後,命令河北、河東的宣撫副使折彥質率領十二萬士兵沿著黃河布防,隻要守住了黃河天險,宋朝還是有救得。
當金軍殺至黃河北岸河陽(今河南孟縣),準備在此地渡過黃河時,拆彥質已率十二萬宋軍在此紮營等待金軍。金軍知道硬要進行登陸戰肯定有難度,畢竟折彥質也是當時赫赫有名的“折家將”的傳人,年紀輕輕就已經做到老將種師道的副手,曾在鎮壓農民起義和攻擊西夏的戰鬥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金兵這次又玩了一個新的花招,在宗翰的指導之下玩兒起來心理戰,架起幾百麵牛皮大鼓,連夜派人輪流猛敲。對岸的宋軍多是河北路、河東路的軍隊,很多軍隊都是由潰散的逃兵組織起來的,已經被打得像驚弓之鳥,對金軍早有恐懼心理,聽到北岸金軍氣勢高昂的擂鼓聲,本已經神經繃到極限的宋軍將士,認為金兵已經過河,自己現在不逃跑一會兒可能就晚了,很快就做鳥獸散了。
轉天一早,敲了一夜鼓的金兵赫然發現折彥質的十二萬宋軍已經跑得一個不剩。於是金兵兵不血刃,隻憑著敲敲鼓的戰術渡過了黃河天險,北宋的黃河防線就這樣可恥地被攻破了。
盡管宋朝的君臣軟弱可欺,盡管宋朝的軍隊像豆腐渣一樣不觸即潰,但是金兵本著“痛打落水狗”的精神,並沒有因此放緩腳步,在渡過黃河後迅速向東京挺進,宗翰與宗望分別於靖康元年十一月中下旬率兵到達東京城下。
在此之前,各路的勤王兵馬在接到種師道的勤王檄文後已到達東京城下,但是都被唐恪等主張議和的人以京城糧草不足為由,遣散或者返回到出發地了。結果,當金兵第二次包圍東京的時候,東京城外連個勤王軍隊的影子都沒有,而東京城內隻有沒有什麼戰鬥力的守衛部隊六七萬人。
宋欽宗一看形勢不對,接連派遣使者攜帶詔書要求各地派遣軍隊勤王,但是為時已晚,派出去的使者都被城外的金兵抓獲,各地守軍沒有新的朝廷指示也不敢輕舉妄動,萬一被扣上“破壞和議”的罪名就得不償失了。至此,東京被金兵團團包圍。
金兵自從靖康元年十一月底開始圍困東京,金軍在完成了初步的準備之後,晝夜攻打,每天都是矢石如雨,殺聲震天。宋軍被欺負到頭了,開始針鋒相對抵抗,雙方也互有勝負。宋欽宗也開始君臨前線,每天都披掛著鎧甲登城視察戰場,用皇宮內廷做的禦膳犒勞將士。
順便說一下,在此期間,宗弼率領東路金軍的一支,策應宗翰、宗望金軍主力軍攻打汴京,向淄洲(今山東淄州),青州(今山東益都)地區進軍,在青州擊敗北宋軍隊,獲得了巨大的勝利。在此之後,宗弼已經由以前的部將逐步成長為可以率領大的軍隊獨立作戰的大將了。
宋欽宗每天騎著馬在京城裏麵四處督戰,道路很泥濘,他也是頂著風雪艱難地行走。唐恪跟著宋欽宗出行,被人民群眾認出這是投降派的代表,差一點就被打死了。他僥幸逃脫後,請求辭職。宋欽宗免去了唐恪的宰相之職,任命主戰派的何栗為相,孫傅為同知樞密院事。
但是,宋欽宗的這次任命可比不上上一次李綱的臨危受命,何栗雖說是主戰派,但純粹就是一個酸臭文人,根本不懂軍事,在金軍兵臨城下之際,仍然繼續飲酒賦詩,賞花觀月,以示自己“英雄本色,名士風流”。新任命的同知樞密院事孫傅也是一個標準的廢物,雖然坐著國防部副部長的椅子,但是在軍事指揮上是一個一竅不通的人。
孫傅這個廢物以前在讀丘浚的《感事詩》時,讀到“郭京楊適劉無忌,盡在東南臥白雲”的時候,突然靈機一動,覺得如果在汴京把這幾位仙人訪求到,不就可以化險為夷了嗎?孫傅下發文件要求在京城訪求以上三位高人,結果不幸的是,還真有一個龍衛兵副都頭叫做郭京,此人喜歡裝神弄鬼還小有神通,平時喜歡幹一些看看風水、求風求雨的事情。